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近日,京津冀等地遭遇強降水,多地居民因災情受困,全國各地救援力量迅速集結,搭建起“生命通道”。災情牽動人心,廣大網友密切關注救援工作進展,但平臺在巡查中發現,有少量賬號為博取關注,借災情挑動地域矛盾,發布煽動對立內容,通過翻炒、拼接舊聞,發布災情相關不實信息。
上述行為歪曲干擾一線救援工作,破壞了平臺生態,根據規范要求,平臺已對6229條不當內容進行處置,并對“**晚見”“夢**長”“中啟****有限公司”等違規賬號,根據違規程度分別予以警告、粉絲清理、營利能力限制、封禁等處罰。
微信堅決打擊不當蹭熱、違規炒作行為,對于發布災情不實信息,利用災情信息吸引流量的賬號和內容,一經發現核實,將依據《關于加強“自媒體”管理的通知》要求和平臺規則進行從嚴從重處置。面對天災,更需要我們眾志成城,同舟共濟,平臺在此特別提醒廣大“自媒體”創作者自覺遵守以下要求:
01、準確標注信息內容來源,避免造成公眾誤解 根據《通知》要求,“自媒體”發布社會事件等相關信息時,應準確標注信息來源,使用自行拍攝的圖片、視頻的,需逐一標注拍攝時間、地點等相關信息。為避免造成誤解,發布災情相關內容時應明確標注來源,嚴禁通過搬運、拼接等方式發布不實信息。 02、拒絕擺拍,嚴禁蹭熱度炒作 救援一線分秒必爭,請勿在災區現場進行擺拍,消費災情干擾救援。 03、保持客觀理性,負責任地表達關切 面對自然災害,要保持客觀理性的態度,切勿發布地域歧視、煽動對立的內容,不發布惡意攻擊救援工作人員、災區人員等相關不當言論,更不得曝光他人隱私信息。 04、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提高識別能力 平臺嚴厲打擊惡意歪曲事實、編造傳播災情不實信息的行為,我們倡導創作者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和平臺規范,發布積極健康的內容,暢通網絡求救信息通道,也呼吁廣大用戶不信謠、不傳謠,不隨意轉發未經證實的信息,及時關注官方權威信息,積極向平臺提供網絡謠言線索,共建清朗網絡空間。
編輯:胡妍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