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文?|?中共黃山市委書記?凌云?黃山市人民政府市長?孫勇 ??

黃山市區鳥瞰(2022 年 8 月 15 日攝) 樊成柱攝
◇堅持對標一流、拉高標桿,創新手段、系統推進,著力構建高品質的宜居宜業生活場景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努力打造“全國最干凈城市”的過程變成服務群眾、凝聚民心的過程,不斷提高群眾的歸屬感、認同感
“干凈”是很多游客來到黃山的第一感受。
近年來,作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的安徽省黃山市,緊扣“席地而坐”標準,努力打造“全國最干凈城市”,常態化開展全域深度保潔,組織實施景區景點、城市道路、城鄉人居環境潔凈等9類28項“最干凈系列”行動,大力營造干凈、整潔、有序、安全、人民滿意的宜居城市。
以系統思維完善工作體系
黃山堅持從規范標準、細化舉措、完善機制等方面入手,以系統思維完善工作體系。
“一把手”推動。全市各級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靠前指揮、精心組織,擔任打造“全國最干凈城市”領導小組組長,定期主持召開工作部署會、推進會、會商會,從城市規劃入手為打造“全國最干凈城市”奠定基礎,及時研究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市級負責同志經常性深入聯系區縣、鄉鎮和社區,對照“全國最干凈城市”督查清單,明察暗訪、現場督導,一線解決問題。
“一盤棋”部署。堅持一體推進最干凈城市、最美麗鄉村、最美風景線建設,出臺《黃山市干凈指數測評實施細則》,實施全方位考核獎懲。各區縣制定工作方案,明確重點任務、重大工程、重要節點,落實落細工作推進、要素保障、宣傳引導、評估驗收等舉措;市直有關部門結合職能,細化具體方案,支持指導區縣精準開展工作,構建了“屬地為主、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一竿子”到底。建立績效監督制度,由市住建局、市文明辦會同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對照“最干凈城市”測評標準,對各地進行現場督查,及時梳理問題、建立清單、跟蹤督辦,形成抓落實抓推進的工作閉環;針對各區縣申報樣本點+隨機查看的方式,每月進行測評,測評結果定期向社會公布。
以創意創新提升行動實效
黃山堅持對標一流、拉高標桿,創新手段、系統推進,著力構建高品質的宜居宜業生活場景。
打造城市“徽客廳”。實施“微改造、精提升”三年行動,堅持最小干預原則,在中心城區及區縣城關鎮,全面推進扮靚老街巷、改造老小區等10個方面建設,推行垃圾分類。結合暖民心行動,加大停車泊位供給,深化智慧停車應用,全力營造整潔有序、舒適美觀的城市面貌。注重在城市更新中的“城市家具”建設,在中心城區南濱江大道等地建設城市雕塑,升級迭代便民設施,形成精致和美的整體街景。
打造“新安山居圖”。創新開展美麗鄉村微改造提升、微景區培育、微創意運營、微循環發展、微奉獻治理“五微”行動,瞄準城鄉接合部、鄉鎮政府駐地及城中村等11處重點地帶,以及農村柴堆、坑塘等9個薄弱環節,集中開展亂堆亂放、亂搭亂建、亂排亂倒等治理。
打造“最美風景線”。實施以黃山風景區、西遞為代表的全市A級旅游景區環境提檔升級,全面整治“路、溝、塝、水、樹、牌”等重點區域環境,集中開展建筑風貌、綠化美化等7個方面治理,通過增添景石彩燈、打造創意小品等方式,有機融合自然生態和徽派元素,增強游客體驗感、舒適度。
打造綠色標桿區。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1~9月黃山市水質指數在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排名第14位、位居全省第1,1~10月環境空氣質量排名全國168個重點城市第4位,獲評安徽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
以繡花功夫扮靚“城市臉面”
黃山堅持建管結合、條塊互動、形神融合、人城協同的發展理念,推動城市有機更新,讓城市經得住遠眺、耐得住細看。
“精心”提升品質。頒布《皖南古村落西遞景區“席地而坐”服務規范》,推動古村落型景區管理和服務工作標準化。出臺“席地而坐”保潔標準,加強地面、綠化綠地、景觀水體、“城市家具”保潔,為市民游客提供城市“客廳級”公共環境。一體化推進城市風貌整治、基礎設施建設、歷史文化保護,打造了云海路人才廣場、阜上路創意圍墻、生境公園等一批網紅打卡點。
“匠心”精管善治。依托數字政府建設自主研發智慧化環衛管理系統,建成保潔作業車輛、環衛設施運轉、水面保潔等5個可視化管理平臺,通過“環衛一張圖”系統進行實時調度。推行執法督查+市容巡查+信息采集一體化機制,打造“城市管家”模式,形成問題發現、跟蹤督辦等高效閉環管理。采用機械與人工相結合方式,對主要背街小巷沿線綠化帶、綠地、樹池的垃圾進行地毯式清掏;借助“5G+遠程監管”技術,對城市主次干道、商業大街、人行道進行常態化“犁地式”深度清掃、“麥浪式”人機保潔,實現公共區域衛生無死角、“城市家具”無污漬、水體清澈無垃圾、道路保潔見本色、綠化綠地見景觀。
“細心”減碳控塵。依托可再生能源技術、綠色建筑體系、碳排放監測系統等生態環保技術,以點帶面、多領域推動城區低碳發展。實施既有建筑綠色化改造,新建建筑全面實行綠色建筑標準,建成運行“1+7+N”公共建筑能耗監管平臺,對全市120個公共建筑和100個工業建筑碳排放進行實時監測。制定實施“建筑工地標準化二十五條、攪拌站(車)標準化十條”,采取“硬核”措施遏制從混凝土攪拌站到建筑工地全過程施工揚塵,實現建筑工地標準化文明施工、清潔生產、清潔運輸。
以共建共享力求群眾有感
黃山把努力打造“全國最干凈城市”的過程,變成服務群眾、凝聚民心的過程,不斷提高群眾的歸屬感、認同感。
凝聚社會共識。各級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帶頭參加“清理河道·清潔家園”環境整治等志愿服務活動,全市范圍內開展最干凈道路、最干凈居民小區(村莊)、最干凈工地、最干凈校園等10類評選活動,帶動廣大群眾自覺參與“全國最干凈城市”建設。依托965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點),大力宣揚“黎明即起、灑掃庭除”“永禁泥沙垃圾入河,違者罰銀三兩”等徽州優秀傳統文化因子,推動“席地而坐”理念融入全域村規民約和家風家訓。
推動群眾共建。組建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2877支,打造“生態美超市”等新時代文明實踐特色品牌70余個,僅今年以來就有18萬余人次參與環境清掃、市容整治等活動。搭建群眾監督平臺,開通城管“12319”統一呼叫熱線。今年以來市民反饋的市容問題,均第一時間得到解決。
促進全民共享。實施城市道路、公園廣場、交通擁堵節點、城市公廁、棚戶區和老舊小區等12個方面基礎設施提升改造,今年已完成棚戶區改造75套、老舊小區整治37個,新增口袋公園13個、綠道55公里、城市停車泊位23623個,加裝遮陽(雨)棚185個,建成城鄉老年食堂(助餐點)142個。實施星級志愿者禮遇12條,試點鄉風文明積分制管理,設立積分兌換超市,對村民門前三包、服務公益、參與志愿服務等進行登記積分并給予物質獎勵,講文明、改陋習、樹新風在黃山大地成為群眾自覺行動。
編輯:洪書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