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3日,屯溪云霧繚繞的美景。樊成柱 攝
提起屯溪的自然環境,當地人會詩意地概括為“屯風聚水,溪山入畫”;提起屯溪的文化基因,當地人則自豪地總結為“開放包容,開拓創新”。
屯溪別名昱城。昱字,上面是日,下面是立,寓意陽光照耀的地方。位于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地黃山腳下,是安徽省黃山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率水和橫江在屯溪城區匯聚新安江,形成了三江通四海、迎納八方客的開放式地理格局。
屯溪通江達海的區位優勢,早已被宋、元、明時期的先輩發現,他們在這里開碼頭、建貨棧,將各種徽州特產銷往神州各地,屯溪街應運而生,曾有“屯浦歸帆”的盛景。“一片遙帆勢若奔,客舟來集比云屯。”“漁歌遠近從風遞,帆影高低帶月收。”至今為人所樂道。
清代屯溪是聞名遐邇的“茶務都會”,曾有民謠贊頌:“未見屯溪面,十里聞茶香;踏進茶號門,神怡忘故鄉。”
20世紀30年代末,抗戰全面爆發,隨著東部主要城市先后被日軍侵占,因皖南丘陵連綿環繞,屯溪得以幸免。作為滬蘇浙的后方陣地,上海、南京、杭州等一些大城市的行政機關、企業單位等紛紛內遷屯溪。
?

2021年12月26日,修繕后的明代鎮海橋正式恢復通行。 施亞磊 攝
一時之間,金融巨子、商賈政要、文人墨客云集屯溪,主城區三江口一帶更是繁華昌盛比肩蘇杭,當時曾有“小上海”之譽。
相關資料顯示,新中國成立以來,越南民主共和國主席胡志明、泰國王儲瑪哈哇拉隆功等多國政要也曾頻繁到訪屯溪。
近期,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屯溪主持召開第三次阿富汗鄰國外長會和“阿富汗鄰國+阿富汗”外長對話會等外事活動,又先后在此接見來華訪問的緬甸外長溫納貌倫、泰國副總理兼外長敦等外國政要。
屯溪“世界會客廳”的品牌已然顯現,迎納國際賓朋,展現中國山水人文,見證大國外交智慧。
由此可見,屯溪開放包容的文化基因有歷史可循,并承續至今。
屯溪另外一顯著文化基因就是“開拓創新”。在屯溪城區三江口附近,有一條老街,長1000多米,街區內商鋪鱗次櫛比,白墻灰瓦的徽派古建筑錯落相間。俯瞰街區,呈魚骨形狀,一條主街,串起三條橫街和若干小巷。街區內,有風味小吃、古玩字畫、茶葉飲品、服裝首飾,熱鬧繁華。據介紹,屯溪老街是中國保存完整、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筑風格的古代街市。
?

與屯溪老街一橋之隔的是黎陽in巷,雖然這條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08年,在唐宋時期它就已經形成集市文化,但仍可以說是屯溪新街。黎陽in巷街是近年來新興的黃山旅游地標,街區采用“保護、移植、創新”手法,將原來遺存的古建筑進行創新改造,建設成民宿、酒吧、影院等現代化的娛樂場所。
傍晚,走進黎陽in巷,燈火璀璨輝煌,小橋流水叮咚,游客往來如織,徽派建筑與現代藝術交輝相映,傳統文化與時尚潮流交匯相融,一派東方文化風韻的街區盛景,映入眼簾。
值得一提的是連接屯溪老街和黎陽in巷的大橋,又名鎮海橋,俗稱老大橋,修建于明代嘉靖年間,曾毀于洪水,而后復建。
老大橋那一頭是屯溪老街,這一頭是黎陽in巷新街,新老古今相映,文化創新一脈相承。
老大橋,見證了屯溪開放包容的文化基因創造的昌盛,也見證了屯溪開拓創新的文化基因創造的繁榮。
每一場國際性活動都是向世界展示的窗口,瑞士小鎮達沃斯因舉辦世界經濟論壇而全球知名,法國小鎮戛納也憑借國際電影節享譽國際。相信安徽屯溪也會成為一座連接世界的橋梁,像那座靜臥在屯溪中心的老大橋一樣,連接世界,開放包容,架通古今,開拓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