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近日,海關總署發布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至10月份,我國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太陽能電池(以下簡稱“新三樣”)的出口累計金額分別達3901.2552億元、4467.4110億元、1682.1841億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35.6%、27.5%和-11.9%。雖然太陽能電池出口金額有所下降,但其出口數量同比增長69.7%。
可以說,今年前10個月我國“新三樣”出口整體表現出強勁的結構性增長。特別是電動載人汽車和鋰離子蓄電池呈現較高增速,顯示出在全球綠色轉型背景下,我國在新能源領域的全球競爭力持續提升和國際市場需求旺盛。
我國綠色低碳產業加速升級。以新能源汽車為例,從國家層面的產業發展布局,到企業“三電”系統自主研發與規模化生產,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持續領跑,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優勢,產品性價比與智能化水平持續領跑,受到國際市場廣泛認可,產銷量連續十年位居全球第一。在綠色低碳產業發展上,“產品+技術+服務”的綜合輸出模式日益受到歡迎,讓中國與貿易伙伴從買賣關系升級為合作發展共同體,讓綠色產品出口具有更牢固的合作共贏基礎。
我國外貿出口的新動能,已經不局限于“新三樣”,智能制造等新增長點持續涌現,呈現矩陣發力態勢。更多中國企業積極融入全球市場,進一步拓展外貿增長空間。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至10月份,3D打印機、集成電路、無人駕駛航空器等產品的出口累計金額均比去年同期增長20%以上,覆蓋電子信息、高端裝備、智能終端等多個領域,多點支撐的結構有效分散了單一行業的波動風險,讓外貿增長更具韌性。多領域協同增長的背后,是我國長期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取得積極成效,政策引導與市場驅動形成合力,推動諸多領域不斷攻克“卡脖子”難題,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式發展。
外貿新動能澎湃,本質是中國制造從“量的積累”轉向“質的飛躍”。這不僅提升了中國外貿的核心競爭力,更在綠色轉型與數字化浪潮中,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新動能。同時,中國持續開拓新興市場,通過技術合作、本地化生產等方式實現互惠互利,讓中國產品、中國技術更好地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
未來,隨著技術創新持續深化、產業生態不斷完善、“走出去”步伐穩步加快,中國外貿將以更足的含金量、更高的附加值、更強的競爭力,在全球貿易格局中占據更有利位置。
編輯: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