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夏糧穩守豐收陣地,早稻綻放增產笑顏,全年糧食豐收在望;畜牧業平穩增長,有效保障城鄉居民“菜籃子”供應;農產品市場供應充裕,價格總體保持穩定……前三季度農業領域喜訊頻傳,一幅幅豐收圖景彰顯著我國農業經濟穩中向好的蓬勃生機。
穩字當頭筑牢糧食安全根基。2025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中國農業交出了“穩中有進”的答卷。在國際糧食市場波動的背景下,我國糧食產量的穩步提升猶如定海神針,穩住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盤,讓“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這一目標愈發堅實。畜牧業的穩健發展,豐富了百姓餐桌,也為相關產業的協同共進筑牢了根基。從飼料加工到肉類制品生產,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在穩定增長中持續優化升級,有力地帶動了農村就業與農民增收,為鄉村經濟的繁榮注入了蓬勃活力。這份沉甸甸的成績單,勾勒出中國農業穩中向好的發展曲線,奏響了現代農業提質增效的奮進樂章。
數據亮眼,離不開千千萬萬農人的辛勤耕耘,更得益于創新驅動極大激活現代農業新動能。在河南、陜西等主產區遭遇旱情時,智能灌溉系統與抗旱良種的應用,將災害影響降至最低;江西、湖南等地通過“農光互補”模式,讓土地實現“上發電、下種植”的雙重價值,土地利用率直線提升。當金黃的稻浪與銀白的光伏板交相輝映,當無人農機在田野間精準作業,中國農業正以科技為筆、以土地為卷,書寫著“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時代答卷。
機械化水平的提升更是點睛之筆。截至2024年年底我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5% ,農業農村部今年發布消息稱全國已有超過1000個“無人農場”投入運營,從“人扛牛拉”到“機種機收”,中國農機正在不斷書寫農業現代化的新篇章。包括參與小麥機收作業的植保無人機設備同比增長40% ,北斗導航、無人駕駛、遠程故障診斷等“高大上”技術得到深度應用,從“會種地”到“慧種地”,科技賦能讓傳統農業煥發新生,為現代農業按下了“快進鍵”。
成績背后,是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與高效引導。從出臺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助力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到不斷投入農業科技研發推動農業技術的創新與應用;從面對自然災害時迅速組織防澇抗旱搶險工作,到推出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完全成本保險等政策,一系列組合拳全鏈條為農業發展筑牢了堅實后盾,給農民種糧吃下了“定心丸”。
“農業興則基礎牢,農村穩則天下安。”前三季度農業經濟穩中向好的態勢,既是對過往耕耘的肯定,更是未來前行的底氣。站在“十五五”規劃的新起點,讓我們繼續深耕農業沃土,以科技為翼、創新為帆、實干為槳,推動農業這艘巨輪在鄉村振興的征程中穩健前行。
編輯: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