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去年10月17日至18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安徽,強調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發揮多重國家發展戰略疊加優勢,在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興產業聚集地、改革開放新高地、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上持續發力,在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進展。
一年來,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黃山上下牢記囑托、感恩奮進,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勁頭,使勁“往前趕”,一步一個腳印把“愿景圖”變成“實景圖”。今年前三季度,黃山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3%,高出全省水平0.9個百分點。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4.9%;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5.9%;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6.6%。全市經濟“穩”的基礎更加夯實,“進”的勢頭持續增強。
工業創新引領增長突圍
曾經,黃山給外界的印象只是一張“旅游名片”。如今,這片美麗土地正書寫著工業制造的新傳奇。
數據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8%。其中黃山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6%,高于全省平均1.8個百分點,連續8個月位居全省前2,成為全省工業增長的“領頭羊”。
在休寧縣昌輝汽車電器車間里,28條柔性裝配線高速運轉,工人們忙碌地生產著組合開關、時鐘彈簧等汽車零部件。這家從鄉鎮小微起步的企業,憑借技術創新的“硬核”力量,如今已成長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今年前三季度,集團產值突破10億元,同比增長30%。
昌輝的崛起,正是黃山制造業“向上攀登”的縮影——以創新為引擎,在細分領域深耕細作,最終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
黃山工業的崛起,絕非偶然。習近平總書記三次考察安徽,始終聚焦“創新”。面對省委“創新之問”,黃山市以創新破局,奮力向“新”而行、向“高”而攀,為產業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
今年6月,全市首條新能源高性能電摩整車生產線在黃山高新區正式投產;8月,黃山永新新材料有限公司“綠色軟包裝智能制造示范工廠”項目破土動工。同月,徽州區循環經濟園內,年產8萬噸聚苯硫醚樹脂項目開工建設,打造全球一流的PPS產業集群;10月,黃山HMOs生產邁入“AI驅動”新階段,將利用AI大模型賦能合成生物產業……一系列動作的背后,是黃山市推動產業向“新”、向“上”、向“強”躍升的清晰路徑。
前三季度,全市汽車零部件、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材料、綠色食品重點產業規上工業企業產值同比增長10.1%,拉動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8.1個百分點。
新開工制造業投資增速也居全省前列。我市前三季度新開工制造業投資增長15.9%,增幅連續4個月保持全省第2。
透過數據之“形”,看發展之“勢”。從“旅游名片”到“工業高地”,青山綠水之間,同樣能孕育硬核制造的澎湃動能。 (下轉第三版)(上接第一版)
文旅消費帶動區域發展
屯溪區花山謎窟的夜晚,激光與水幕共舞,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激情碰撞;徽州區大靈山景區內,游客在燈籠星河中觸摸時光肌理;休寧縣齊云山度假區的NPC互動、逍遙街闖關等百余場演藝,讓游客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
從“賣風景”到“創場景”的變化背后,是全市文旅行業創新思維的深度實踐。
數據是文旅融合蓬勃發展的有力見證。前三季度,全市景區共接待游客3708萬人次,同比增長16.4%,門票收入8.1億元,增長25.0%。1—8月,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78.4億元,同比增長19.5%。
文旅產業是黃山的首位產業、支柱產業,也是民生產業、幸福產業。文旅熱潮帶來了滾滾人流,激蕩起消費市場和經濟運行的活力——民宿、餐飲、文創等配套產業的興起,為當地居民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傳統手工藝因旅游市場需求重獲生機;鄉村環境因旅游發展得到全面提升。
以文旅為引擎,“綠水青山”正向著“金山銀山”加速轉化。
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也不容忽視。
今年5—6月,全市開展“徽動消費 悅享黃山”有獎發票試點活動。試點期間,全市零售、住宿、餐飲三大行業開具的個人增值稅普通發票數量同比增長358.63%、金額同比增長44.85%,以票促“消”,市場消費活力勃發。
此外,“票根經濟”也為我市帶來新增長點。商務部門“十一”啟動的以“徽動消費 票享黃山”主題的“票根經濟”促消費活動,游客憑高鐵票、機票、景區/餐飲/住宿/購物發票,可享受全市各地160余家覆蓋零售、餐飲、住宿商戶及景區等多重聯動優惠,實現“引客來、留客住、促客消費”良性循環。
今年以來,我市著力實施消費能力提升等7大行動,組織開展“徽動消費 悅享黃山”等商文旅融合促消費活動250余場次,拉動消費超10億元。以賽事、演藝、交通等票根為紐帶,帶動關聯領域消費約2億元。還將抓住年終歲末消費旺季,開展新一輪有獎發票活動,推動“票根經濟”提質增效,持續釋放消費潛力。
農業賽道跑出“加速度”
前三季度經濟發展的火熱勢頭也延伸到廣袤的鄉村大地。
屯溪區糧食精耕細作示范田里,隨著收割機的轟鳴聲響起,成片的水稻被收割;黃山區安徽苗員外農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多條清洗宰殺和真空包裝生產線同步運行,一條條臭鱖魚“游”向百姓餐桌;歙縣深渡鎮陽產村徽派土樓群間,玉米、辣椒、紅豆、南瓜在竹篩中鋪展如畫;黟縣宏村鎮塔川村金色稻田如海,游客漫步木棧道,咖啡屋與民宿的融入,為傳統鄉村注入新活力……
今年以來,我市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以產業化思維做好“茶花草魚”土特產文章,創新升級鄉村旅游、鄉村康養等業態,探索完善聯農帶農益農機制,建設既有高顏值、更有高價值的鄉村,實現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奮力打造彰顯徽風皖韻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黃山樣板。
前三季度,全市農業總產值86.4億元、同比增長5.0%,一產增加值50.9億元、同比增長4.9%,分別高于全省1.4個、1.5個百分點,均位居全省第2。一產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1.6%,高于全省30.8個百分點,位居全省第2;規上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同比增長6.0%,高于全省4.7個百分點,位居全省第3。
穩產保供能力持續增強,全市完成糧食、油料播種面積分別約77.74萬畝、34.32萬畝,分別超目標任務1.04、1.63個百分點。特色產業發展提質擴量,在“茶花草魚”上重點發力,前三季度,茶產業綜合產值284億元、同比增長13.9%;1—9月,出口茶葉4.1萬噸、同比增長8.6%,出口值11.3億元、同比增長10.4%,出口值占全省78.3%。創新建立綠色食品產業“九個一”工作機制,1—9月,全市綠色食品十大產業全產業鏈產值597.6億元,同比增長9.1%。和美鄉村建設提標擴面,在全省市級層面首創首提“六聯共建”推進和美鄉村建設片區化組團式發展,全市已確定12個試點片區,覆蓋62個行政村。農村各項改革持續深化,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
精準施策,多點發力,促進農民增收。前三季度,全市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98元,高于全省1883元,位居全省第5位;同比增長6.4%,高于全省0.7個百分點,位居全省第3。
編輯: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