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秋日黃山游人如織 樊成柱/攝
202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時強調,要進一步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發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業打造成為支柱產業。
一年前,習近平總書記的安徽之行,為黃山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一年后的今天,一幅生機勃勃的文旅融合新畫卷正在新安江畔徐徐展開。
產品迭代,掀起文旅新熱潮
走進徽州區石橋村,原生態楓楊林的綠意與異域風情的建筑、擺件相映成趣,全景天窗的“秘境觀光列車”穿梭林間,將沿途景致串聯成畫,最終載著游客抵達“向云端·西西里秘境”。今年國慶中秋假期,這里的小火車主題微公園、野奢營地、秘境酒吧等成為游客們爭相打卡的熱門地標。
今年以來,黃山各地文旅新場景競相“上新”,出游的精彩不止一處:新安江山水畫廊創新推出“雙節共賞·大雁伴飛”秋韻巡游,聯動九龍潭冰雪世界與水域資源,開發快艇游覽、千島湖深度體驗等產品;歙縣問政山熱氣球以浪漫的方式,讓游客解鎖高空視角俯瞰山水畫卷;祁門“倒湖之心”景點推出的“閶江山水畫廊竹筏游”等項目成為游客的熱門選擇;徽州區大靈山度假區內,游客在燈籠星河中觸摸時光肌理,于星空劇場里聆聽徽派建筑的心跳,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熾熱交融……
從“看山看水”到“玩山玩水”,從“門票經濟”到“體驗經濟”,黃山正從供給端持續發力,聚焦游客的多元需求,孵化出一批帶流量、聚人氣、能變現的新業態。一個個新場景“火爆出圈”,一條條新線路人氣高漲,“乘興而來、滿意而歸”的評價不斷刷新黃山旅游口碑。
不斷豐富的文旅產品供給,讓黃山的山水熱度“常在”,人氣“常新”。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假期,全市各景區、度假區共接待游客421.24萬人次,按照日均可比口徑增長11.41%。
場景煥新,激活游客“心動值”
產品的不斷煥新,激活了游客的“腳步熱”;而場景的持續革新,則點燃了文化的“心動值”。黃山正著力通過場景創新,讓厚重的徽州文化迸發出新的生命力,讓傳統旅游目的地煥發新的吸引力。
夜色降臨,黟縣西遞古村的燈火漸漸亮起。鑼鼓聲由遠及近,幾十米長的非遺板凳龍在粉墻黛瓦間蜿蜒前行,燈影搖曳,鼓聲震天。孩子們追著“火龍”奔跑,游客們舉著手機記錄,笑聲與吶喊聲在古村的夜色中交織。
稻田音樂會、花燈巡游、非遺展演、光影秀場等輪番上演,一幅流動的“夜游西遞畫卷”徐徐展開。“白天逛古村賞徽州建筑,夜晚看非遺展演、體驗傳統技藝,體驗感太好了!”來自江蘇的游客朱女士由衷感嘆。
而在休寧縣齊云山腳下,一場將歷史人文與年輕玩法深度融合的夜游盛宴,以別樣姿態吸引著游客探尋。走進“齊云逍遙街”,古韻街巷與潮流市集交織成一幅熱鬧的圖景。游客在NPC指引下闖關賺“逍遙通寶貨幣”,看打鐵花、舞金龍,蹦養生迪、追煙花秀,還能跟隨6米長的巨型魚燈許愿……煥新升級的“齊云逍遙街”將齊云山的歷史人文用年輕化、趣味化的形式重新演繹,游客從“旁觀者”變為“劇中人”,在一場場沉浸體驗中全方位“入戲”,體驗感直接拉滿。
文旅場景是連接游客與目的地的橋梁,也決定了市民游客體驗的深度和記憶點。如何讓厚重的文化“活”起來?黃山給出了答案——以文化為魂、以創新為筆、以體驗為橋,不斷重塑城市的文化表達與旅游想象。
從徽州古城的AR劇本游,到呈陽“星空露營”、文堂景區長桌宴、大靈山提燈夜游……一個個“文化+科技”“非遺+夜游”“古村+新潮”的創新場景正遍布全市,讓游客從“短暫駐足”轉向“深度停留”,讓傳統文化從“被看見”變為“被感受”,也讓黃山的山水人文在煥新中迸發出勃勃生機。
全域聯動,從“一域星光”到“全域璀璨”
如果說產品煥新是“點”的突破、場景煥新是“線”的延展,那么全域聯動,正是黃山文旅高質量發展“面”的躍升。
今年4月,來自北京大學附屬中學海口學校的133名師生赴黃山開展研學活動,探尋奇山、走訪古村、體驗非遺技藝,沉浸式感受徽文化魅力;
5月,來自廈門的187人“銀發旅游專列首發團”乘坐G242次高鐵抵達黃山北站,正式開啟黃山之旅;
7月,大批康養團隊走進悅享·文堂故里度假區,在山水間采摘、修養、療愈,于自然中重拾身心平衡;
9月,2025“犀旺杯”環黃山國際公路自行車賽與2025環黃山自行車挑戰賽在屯溪同步開賽,來自12個國家的頂尖車隊和2400名大眾騎手在詩畫山水間競技穿行,“賽事+旅游”讓速度與山水共舞,激情與消費共燃;
與此同時,《報恩小福寶》《愛不知歸處》等微短劇在黃山相繼開機,影視取景與城市文化深度綁定,“跟著微短劇去旅行”成為文旅傳播的新風尚……
體育、康養、農業、工業、影視、交通……從“文旅+”到“+文旅”,黃山文旅產業邊界不斷延伸。今年以來,黃山秉持“抓住文旅、延伸文旅、不唯文旅、超越文旅”思路,圍繞培育新興業態、開辟創新賽道、激發消費潛力、推動產業升級,積極探索文旅融合發展的全域全業態新模式與新路徑,以“無界”思維突破傳統文旅邊界,拓展了“文旅+百業”的新空間,也打開了“百業+文旅”的新天地。
從產品迭代到場景煥新,從單點出彩到全域聯動,黃山正用創意重塑山水,用文化點亮生活,用融合激活產業,這座因山得名、因旅而興的城市,正以一場場文旅新融合的精彩實踐,描繪出“出圈”又“出彩”的壯麗畫卷。
編輯: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