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自我市“萬企興萬村”行動啟動以來,市工商聯作為組織牽頭單位,積極引導廣大民營企業發揮自身優勢,投身鄉村振興事業,實現了群眾致富、村集體增收、企業發展的多方共贏格局。
“公司的核心項目‘食用菌菇菇部落’,通過對原茶廠及30畝土地進行改造提升,成功打造了一個集菌棒生產、集散交易、研學體驗于一體的農商旅綜合體。項目年產菌棒200萬袋,年產值突破1000萬元,直接帶動鄉村就業超過200人次,不僅完善了當地食用菌產業鏈條,更推動祁門縣食用菌產業‘三鏈’價值提升。”日前,在市“萬企興萬村”行動座談交流會上,黃山品鮮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江亞寧分享的“小菌棒、大產業”模式引發了與會者的廣泛關注。
產業是鄉村振興的根基。我市“萬企興萬村”行動按照“大產業+新主體+新平臺”發展思路,引導民營企業立足鄉村特色,揚優勢、補短板,致力于將產業鏈主體留在鄉村,收益主要留給農民。我市廣泛調動企業參與以“茶花草魚”為重點的鄉村產業振興行動。
謝裕大茶葉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茶農”的聯合發展模式,與多個鄉鎮簽署黃山毛峰幫扶采購協議,通過產業化訂單、品牌共享等多元化利益聯結方式,2025年采購鮮葉5219萬元,將茶資源打造成名副其實的“黃金葉”。猴坑茶業有限公司探索“市場+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產業模式,投入980余萬元建立太平猴魁茶示范基地,通過綠色防控、技術支持、收購保障等全方位共建,實現茶產業和茶農收入“雙提升”。
徽牧農風味食品有限公司致力于徽州特色風味產品的研制與推廣,帶動周邊黃豆種植戶年增收300萬元以上,2024年,企業實現營收1500萬元。同樂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桂林鎮投資智能化養殖場項目,通過縣域聯投、鎮村抱團、個人入股的方式,每年為9個鄉鎮32個村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360萬元,讓更多村集體與村民分到了共富“蛋糕”。
不僅于此,我市積極引導企業探索徽文化保護發展新路徑,深度參與農文旅融合發展。夢炫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向文旅行業跨界轉型,投資1.2億元改造閃里鎮文堂村,村集體以閑置資產入股,占股15%,打造的“祁境尋茶之旅”2024年吸引游客超6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800萬元。項目還通過景區展銷和電商平臺,帶動當地土特產銷售額突破50萬元,實現了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的“共贏”。
此外,我市還鼓勵返鄉企業家通過多種方式參與鄉村治理,鼓勵民營企業加大對鄉村人才的培養力度,推動新農人向鄉村匯聚。
歙縣小川鄉古稔村的呂佛才創業成功后返鄉擔任村支書,成立強村公司,建立多個種植養殖基地和精制茶廠,吸納近百名村民就業。安徽大地園林董事長凌利宏創辦的屯溪區示范數字鄉村建設工程項目,以“一產帶二產促三產”的產業聯動方式,每年為村集體增加收入20余萬元。
一個個生動案例,是我市“萬企興萬村”行動的生動注腳。市工商聯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將繼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講話精神,比發展、講奉獻、重實干,以企業為帆,以鄉情為槳,將市場的活水引入田野,將創新的種子播撒鄉間,讓徽州古村落煥發時代新生,共同書寫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黃山篇章。
編輯: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