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豐收 “玉米龍”:以農為韻,點亮國慶底色

作為豐收的具象象征,50米長的 “玉米龍” 是西遞村民對節日最質樸的獻禮。龍身由飽滿的金黃玉米棒層層鋪綴作為龍鱗,鮮紅辣椒點綴龍舌。既保留農耕文明的厚重感,又傳遞出顆粒歸倉的喜悅。游客紛紛與 “玉米龍” 合影留念,將金黃與國旗紅定格;在視覺體驗中感受西遞豐收的喜悅,讓國慶佳節多了一份鄉土溫情,也展示西遞獨有的文化魅力。
非遺 “板凳龍”:以俗為魂,激活西遞活力

非遺 “板凳龍” 是西遞民俗文化的鮮活載體。活動中,村民與游客共同參與,村民率先手持分段龍身開舞,游客接過板凳龍組件,在手手相傳間組成百米長龍。長龍在古巷間蜿蜒穿梭,燈光映照下,龍身時而盤旋、時而擺尾,孩童舉著小燈籠緊隨其后,鑼鼓聲與笑聲交織。這種全民參與的形式,不僅讓非遺文化走出 “陳列館”,更讓靜謐的水墨西遞充滿熱鬧氣息,讓游客在互動中觸摸非遺魅力。
水慕 “光影龍”:以技為翼,展現盛世氣象

西遞傳奇光影秀打造的水慕 “光影龍”,則展現了傳統與現代的融合之美。百米寬的湖面成為 “光影舞臺”,金色巨龍在水幕上破水而出,穿梭于徽派馬頭墻剪影間,時而騰躍升空吐出彩霞,時而俯身湖面激起波光。岸邊動態的 “板凳龍” 、靜態的“玉米龍”與水幕中的 “光影龍” 遙相呼應,燈光、水影與笑臉交織,既呈現震撼的視覺效果,更以 “龍” 的意象訴說新時代盛世華章,讓游客感受科技賦能下的文化新表達。
在這個國慶佳節,“三龍共舞” 活動構建起傳統與現代交織、民俗與科技融合的節日盛宴,吸引數千游客沉浸式參與,成為國慶的亮眼打卡點。更讓西遞在國慶期間形成獨特的節日 IP,為古村文旅發展注入新動力。
編輯:洪書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