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連日來,美國公共衛生系統從業人員對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簡稱“美國衛生部”)相關公共衛生政策的批評持續不斷。
從8月下旬時任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簡稱“美國疾控中心”)主任蘇珊·莫納雷茲遭白宮解職,引發該中心多名高層工作人員辭職,到9月上旬超過1000名美國衛生部現任及前員工聯名發表公開信,批評該部門近期政策及部長小羅伯特·肯尼迪言行,再到近日9名美國疾控中心前負責人在《紐約時報》上聯合撰文,批評肯尼迪的政策正在危及美國公眾健康。圍繞美國當前公共衛生政策的爭論仍在持續,引發國際社會關注。
公共衛生政策遭持續批評
近日,9名美國疾控中心前負責人在《紐約時報》上聯合撰文稱,肯尼迪在過去幾個月對美國疾控中心及美國公共衛生體系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在該機構歷史上“前所未見”,在美國歷史上也“前所未有”。
文章批評稱,肯尼迪解雇了數千名聯邦衛生工作者;削弱了防治癌癥、心臟病、中風、鉛中毒等項目;在美國發生數十年來最嚴重的麻疹疫情之際淡化疫苗作用、推崇未經過驗證的療法;取消重要醫學研究投資;終止美國對全球疫苗接種項目的支持。此外,他支持的聯邦立法將導致數百萬通過“醫療補助計劃”獲得醫保的人失去保險。這些措施將對美國公共衛生安全產生“廣泛影響”,削弱美國未來應對公共衛生緊急情況的能力,并使兒童、低收入家庭、殘障人士等弱勢群體面臨更大風險。
連日來,肯尼迪的公共衛生相關政策與其言行遭到美國公共衛生系統從業者和業內專家的持續批評。自肯尼迪上任以來,他徹底改變了美國政府對疫苗接種的處理方式,包括徹底更換美國疾控中心免疫實踐咨詢委員會的全部17名成員,終止mRNA疫苗研究資金,推動重新審核兒童免疫接種時間表。8月底,蘇珊·莫納雷茲因與持疫苗懷疑立場的肯尼迪發生理念沖突,在任職不到一個月后突然被解職。
日前,超過1000名美國衛生部現任及前員工聯名發表公開信批評,肯尼迪的行為仍在“持續危及美國國民健康”。公開信強調,美國公共衛生政策應建立在強有力的、基于證據的原則之上,而非受制于黨派政治。
“美國疾控中心和衛生部員工近期頻繁表達對當前公共衛生政策的批評和異議,直接原因是本屆美國政府推翻上一屆政府的多項公共衛生服務政策,對美國公共衛生服務能力造成較大沖擊,引發業內人士普遍不滿。”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教授李海東認為。
呈現政治化、資本主導“危險”趨勢
自本屆美國政府上任以來,美國公共衛生系統的大規模調整已持續多時。美國總統特朗普先后簽署20余項醫療衛生行政命令,包括退出世界衛生組織、凍結國家衛生研究院資金、任命反疫苗者執掌衛生部門、授權馬斯克無差別削減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叫停病毒研究聯邦撥款,頒布可能難以落地的“‘最惠國待遇’處方藥定價”行政令等。
今年4月,美國衛生部啟動大規模裁員,預計裁員總數將達1萬人,涉及其下轄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國家衛生研究院等多個核心機構,涵蓋公共衛生、藥品審批、疫苗管理等諸多關鍵領域。按照重組計劃,衛生部原有的28個部門將被縮減為15個。美國衛生部此舉引發眾多公共衛生領域專家和民眾的強烈反對。美國政府雇員聯合會全國主席埃弗里特·凱利稱,美國衛生部大規模裁員“危險”“不負責任”且“不可接受”。
分析人士認為,當前,美國的疾病防御體系正在經歷二戰以來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
“美國當前公共衛生政策反映了兩大‘危險’趨勢。”李海東分析,一方面,美國公共衛生政策正在日趨政治化。美國民主黨、共和黨的黨派斗爭蔓延到公共衛生領域,兩黨政客將公共衛生政策作為互相攻訐的重要議題,為增強自身黨派的權力基礎和地位推行相關政策,輕視公共衛生領域科學家的科學建議,實際并未聚焦真正困擾美國民眾的公共衛生服務問題。另一方面,美國公共衛生政策正在被資本主導。美國制藥商通過游說政界人士追求更大經濟利益,導致美國公共衛生政策受制藥企業的商業利益影響,并未完全聚焦民眾的健康需求和大眾福祉。這兩個深層原因導致美國公共衛生問題難以獲得有效解決,且面臨公共衛生服務困境長期難以解決的問題。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能力被削弱
近期持續的公共衛生系統風波觸發了美國國會反應。參議院衛生、教育、勞工和養老金委員會主席比爾·卡西迪近日呼吁,推遲原定9月中旬舉行的疾控中心獨立疫苗顧問委員會會議,理由是有人對會議議程、成員構成及缺乏科學程序等問題提出“嚴重指控”。參議員伯尼·桑德斯則要求對蘇珊·莫納雷茲被解職一事展開兩黨調查,并批評白宮的決定“魯莽而危險”。
美國白宮大幅削減科研經費并大量解雇包括科研人員在內的相關工作者,在學術界引發廣泛擔憂。此前,300多名美國公共衛生領域專家曾發表公開信,批評白宮在衛生研究領域的相關政策“破壞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使命,浪費公共資源,損害美國人民和全球人民的健康”。公開信稱,自今年1月以來,國家衛生研究院已被終止2100項、總計95億美元的撥款以及價值26億美元的合同。公開信敦促,國家衛生研究院推動恢復因政治原因而延遲或終止的撥款;允許國家衛生研究院科學家與經過審查的外國合作者進行嚴格的同行評審研究,使相關研究不受干擾地繼續進行。
美國對外關系委員會全球衛生高級研究員黃嚴忠認為:“頻繁的人事變動、領導層空缺及低落的士氣,不僅可能導致美國疾控中心內部決策效率下降,還會影響其作為美國公共衛生核心機構的運作能力,進而削弱美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能力。”
“正如困擾美國多年的槍支問題、芬太尼問題一樣,疫苗等公共衛生問題也陷入美國兩黨政治斗爭的泥淖,最終的惡果卻要由美國普通民眾承擔,公共衛生問題政治化不僅是美國政治的悲劇,更是美國民眾的悲劇。”李海東說。
編輯: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