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近年來,祁門縣祁紅鄉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積極探索新時代基層社會治理新舉措新路徑,牢牢抓住基層黨建這個“牛鼻子”,創新打造基層治理“黨建+”模式,大力實施“一中心一張網”網格化治理機制,不斷健全完善村民自治組織體系、積極推進村級組織陣地建設、提升村干部隊伍綜合素養、發展鄉村產業等,全力打造高效便民、共治共享、鄉風文明、環境宜居、產業發展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黨建+”推動基層治理提質增效。一是強化基層治理機制,加快完善村級綜治中心建設,實施“綜治中心+”工作模式,打造基層治理指揮中樞。以“一長一員”(一個網格設置一個網格長一個網格員)模式組建網格隊伍,以村民小組為單位全覆蓋成立功能性網格黨小組,打造“黨小組+網格員”基層治理格局,劃分網格44個,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二是完善組織陣地建設。為確保村級組織陣地建設順利推進,按照“支部管黨員、黨員帶群眾”的工作路線,深入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完善村級辦公場所功能,根據衛生、文化、計生、治安等服務職能,細化服務項目,開展“一站式”服務,積極配套農家書屋、文化廣場、文化墻、公示欄等基礎設施,進一步增強村級陣地綜合服務功能。健全完善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等村民自治組織體系,通過召開村民小組大會、板凳議事會20余次,召集村民集體協商議事、決事、辦事,引導村民廣泛參與鄉村項目建設、環境整治等,調動了村民參與村組事務積極性、主動性,實現村級共管共治、共建共享。
“黨建+”助力干部隊伍有力有為。一是配強村級隊伍,以選優配強村“兩委”為契機,不斷拓寬選人用人渠道,配優10余名后備力量進入村兩委班子,實現村黨組織書記、主任“一肩挑”目標,使村級班子結構更加優化,整體素質有效提高,戰斗力明顯增強。二是訓強干部隊伍,結合黨員“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等,依托共產黨員網、“學習強國”等平臺,不斷豐富學習載體、形式,通過“線上+線下”“集中+自學”“理論+實踐”的方式,加強黨員干部政治理論學習實現黨員學習教育全覆蓋。重點了解各村培訓需求,廣泛征求村干部意見,量身定制基層黨建、集體經濟、基層治理等相關業務知識培訓,實現“按需點單”。今年以來,組織黨員開展集中學習10余場次,開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集中宣講2場次,開展村干部隊伍業務培訓6次,覆蓋村干部60余人次,以全面提升干部隊伍能力素質,形成推動鄉村振興的“雁陣效應”。
“黨建+”推進特色產業高速發展。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充分利用紅色資源為鄉村發展提質賦能,以皖贛特委會舊址、舍會山紅色大講堂等紅色革命遺址為串聯,高標準推進永勝村紅色美麗村莊建設,截至目前,共實施相關項目17個,整合各類資金共計 856.5萬元,其中:2023年累計接待紅色教育、主題黨日活動89批次,3200余人次,村集體經濟增收11萬元,并獲得省市縣各級媒體宣傳報道,舍會山紅色文旅品牌初步顯現。盤活綠色資源,打造一村一品。祁紅村利用地理優勢種植萬畝油茶林,設計推出祁印紅品牌山茶油,現已完成廠房建設機器安裝、許可證批復,并成功投入使用。通過低產油茶林改造,將壯大村集體經濟資金50萬元用于流轉油茶林200余畝,成功進行低產低效改造試點。祁源村聚焦綠色防控,打造綠色生態茶園,累計修復300畝生態示范茶園,發展智慧茶園40畝,有效提升茶葉品質,帶動茶農增收。通過鄉村振興產業發展資金持續投入到祁源塘坑源茶廠、祁源第七茶廠,提高村集體經濟收入。2024年干茶茶葉總產量約為340噸,總產值約為5070萬元。
編輯:葉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