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規模總量突破、質量效益提升、產業能級跨越。”在今天召開的安徽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牛弩韜介紹,“十三五”期間,安徽規上工業增長值年均增長8.1%,居全國第3、中部第1位。
他指出,特別是在2020年,安徽工業戰線在大戰大考中交出了一份優異答卷: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高于全國3.2個百分點,居全國第6、中部第1位;工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45.9%,較上年提升11.8個百分點;利潤總額2294.2億元,增長5.1%;工業稅收1602.5億元,增長2.6%,工業稅收占全部稅收比重的37.1%,較上年提升1.1個百分點。
在談及“十三五”期間的主要做法時,牛弩韜指出,安徽構建形成了以制造強省為主體的政策引導體系,推動出臺機器人、集成電路、“三首一保”、中國聲谷、5G等系列功能性普惠性“政策10條”。眼下,政策驅動作用、引導效應加速顯現。
安徽還加速構筑“基礎+特色”優勢產業體系,推進產業發展能級大躍升。一方面,聚焦“銅墻鐵壁”固底板。數據顯示,作為安徽傳統優勢產業,2020年汽車業逆勢上揚,產量重回百萬量級。另一方面,聚焦“芯屏器合”鍛長板。統計指出,“十三五”期間,安徽電子信息產業年均增長22%。
牛弩韜介紹,在培育優質企業方面,安徽按照梯次路徑,培育了2818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其中75%是高新技術企業,以規上中小企業1/7的數量,貢獻了1/4的利潤。
在提升供給質量效率方面,安徽堅定去產能,2015年在全國率先實現30萬噸及以下小煤礦全部關停,累計淘汰煉鐵產能224萬噸、煉鋼產能302萬噸,取締地條鋼330萬噸,提前兩年完成“十三五”鋼鐵去產能任務。堅決降成本,連續出臺降成本“20+10+20”政策包,累計為企業減稅降費4108億元,工業企業利潤率上升至6.05%。
“此外,我們通過抓創新強動能、抓技改增后勁,提速轉型升級步伐。”展望“十四五”,牛弩韜透露,安徽將高舉制造強省大旗,堅持“制造為基、企業為本、創新驅動、品質引領、數字賦能、融合共進”,統籌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大工程,力爭到2025年,全省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穩定在30%左右。
編輯:張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