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蚌埠訊在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集團,誕生了國內最薄的0.12毫米電子信息顯示玻璃、最硬的高鋁蓋板玻璃、最大的浮法TFT-LCD玻璃基板等,讓一片薄如蟬翼的玻璃有了更多的可能;
在豐原集團,一堆看似普通的秸稈,經過神奇轉化,能變成環保餐具,成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官方生物可降解餐具供應商,演繹著“點草成金”的綠色傳奇……
近年來,蚌埠市將新材料產業作為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深入推進“智造強市、產業立市”第一戰略和“雙招雙引、項目建設”第一戰術。據統計,今年1至9月,全市新材料產業實現產值565.95億元。
一項項新材料行業前沿科技的突破,正不斷刷新著人們對這座老工業城市的認知,“淮河明珠 智造新城”口號和“蚌埠新材料”城市IP越來越響亮。這座曾以傳統制造業聞名的“老城”,如何成功轉換賽道,在新材料的黃金航道上破浪前行,沖刺“千億集群”?

“換道領跑”,“工業老城”變身“智造高地”
高純二氧化硅材料廣泛應用于光學玻璃、光纖通信、高端陶瓷等高科技領域,尤其在半導體、光學和新能源等關鍵產業中發揮核心作用。目前,國內高純二氧化硅材料以天然石英原料提純方式生產,但高度依賴于海外高品質的二氧化硅原礦資源,在材料端被“卡脖子”。
“我們的化學合成高純二氧化硅項目已投料試生產,正在優化操作工藝參數、不斷調整配方的過程中。”凱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張少波介紹,這一技術不僅避免了天然石英石資源的限制,還能夠精確控制二氧化硅的粒徑和純度,填補了國內在這一領域的空白,為中國半導體產業的自主化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材料支撐。
曾幾何時,蚌埠作為重要的老工業基地,承載著厚重的工業記憶。然而,面對傳統產業動能減弱的挑戰,蚌埠沒有沉溺于過往輝煌,果斷將新材料產業確定為轉型升級、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的戰略選擇。
“轉換賽道”需要魄力,更需精準的產業定位。新材料是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被稱為“服務產業的產業”。蚌埠立足自身產業基礎和科教資源,依托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集團、中國電科集團40和41所、中國兵器工業214所(華東光電集成器件研究所)、豐原集團等龍頭企業和科研院所,選擇聚力發展以硅基、生物基為代表的新材料產業,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一場從“傳統制造”到“先進智造”的深刻變革就此在淮河之濱拉開序幕。
因勢而為,方有更大作為。2021年,蚌埠市委把“抓兩會、推兩基”作為年度工作主線的重要內容,通過實施工業強市“個十百千萬”工程行動和雙招雙引攻堅年,為新材料產業發展蓄勢聚能;當年7月,首屆國際新材料產業大會在蚌埠舉行,一批延鏈補鏈強鏈的大項目、好項目成功簽約落地,為蚌埠新材料產業發展增添強勁動能……在新材料賽道,蚌埠不斷“加油補電”,全速奔跑。
在此背景下,依托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集團,國內最薄的0.12毫米電子信息顯示玻璃、最硬的高鋁蓋板玻璃、中國首片自主研發的8.5代TFT-LCD玻璃基板、最輕的空心玻璃微珠等,都在蚌埠成功研發并實現了產業化,這些“蚌埠智造”的明星產品,已廣泛應用于高端手機、新能源汽車、智能家居等領域,將這座城市的名字深刻烙印在中國硅基新材料發展的里程碑上。蚌埠的“玻璃名片”完成了從“基礎”到“尖端”的質變飛躍,也成為蚌埠“工業老城”向“智造高地”躍進最為生動的實踐注腳。

蚌埠市聚焦先進基礎材料、關鍵戰略材料、前沿新材料三大領域,把硅基、生物基等新材料作為六大新興主導產業之一,通過延鏈補鏈強鏈,形成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新材料全產業鏈,推動產業主體不斷集聚、產業規??焖賶汛蟆a業生態持續優化,打造千億級新材料產業集群。
“多元賦能”,從“科技特長”到“工業特產”
勃姆石作為鋰電池隔膜涂覆材料,被譽為電池的“安全衣”,為新能源汽車和儲能產業的安全發展提供了關鍵支撐。
正是這個看似不起眼的產品,讓位于懷遠縣的安徽壹石通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全球鋰電池用勃姆石市場的核心供應商?!巴ㄟ^科技創新,我們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細分市場份額第一,截至2024年,全球產品市場占有率達43%,成為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安徽壹石通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邵森介紹。
勃姆石的產業化之路,是蚌埠將科技特長精準轉化為“工業特產”的生動實踐。這一轉化的實現,離不開蚌埠精心構建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創新生態體系。
蚌埠持續推進“科創+產業”一體化發展,擁有國家玻璃新材料創新中心、先進玻璃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發酵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新材料領域國家級創新平臺8個,省級創新平臺和公共服務平臺42個,先后獲批硅基新材料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生物基新材料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玻璃新材料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示范基地等,推動科技創新深度賦能。
在良好的創新生態體系下,蚌埠持續聚焦智能傳感產業的核心技術瓶頸和市場需求方向,不斷深化與西安交通大學、北方微電子研究院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戰略合作,組建了“長三角MEMS與傳感器產業創新聯盟”?!巴ㄟ^創新資源跨區域流動與共享,目前已成功申報創建智能傳感產業相關創新平臺39個,取得各類科技成果800余項?!卑霾菏锌萍季窒嚓P負責人介紹,蚌埠作為全國三大傳感器研發制造基地之一,也是全省唯一、全國為數不多的同時擁有集成電路及MEMS晶圓生產線的城市。
蚌埠還在產業相關服務關鍵處發力,聚焦顯示材料、汽車玻璃、能源新材料、生物化工材料等領域開展精準招商,通過借會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等方式擴大招商成效;著力構建活動、技術、資本、項目、平臺等全方位耦合,建成蚌埠科技大市場、搭建基金叢林等,為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源頭活水”。
“打造世界級硅基和生物基制造業中心,是賦予安徽自貿試驗區蚌埠片區的重大任務?!卑霾菏腥嗣裾笔虚L吳永彬介紹,蚌埠片區以制度供給破解產業發展“瓶頸”,累計形成省以上制度創新成果數量48項,修訂完善59項產業政策清單,推動資本、土地、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向新質生產力集中;同時打造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撐體系,累計為企業提供融資超100億元,精準滴灌227家企業。同時,蚌埠綜合保稅區順利通過國家驗收,為推動皖北新材料產業集群化、高端化發展,提供了區域對外開放與產業升級核心平臺。
蚌埠先后建成國內首條8英寸MEMS(微機電系統)晶圓全自動生產線,具備月產3萬片晶圓能力;建成國內第一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300MW銅銦鎵硒發電玻璃生產線;打通“秸稈—制糖—乳酸聚乳酸—產品應用”全技術鏈條,成功打破國外壟斷……從特殊玻璃到聚乳酸,不僅提升了技術高度,更催生了良好的產業新生態。這些“工業特產”的涌現,正是蚌埠通過系統性的多元賦能,將潛在的科技優勢,加速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產業勝勢。

國內首條8英寸MEMS(微機電系統)晶圓全自動生產線
“聚鏈成勢”,從“企業單兵”到“產業軍團”
在位于固鎮經濟開發區的安徽豐原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里,玉米秸稈等農林廢棄物通過特殊的生物技術,搖身一變成為時尚的聚乳酸纖維T恤。
聚乳酸材料正是蚌埠探索生物基新材料的代表性成果之一,除了服裝領域,還廣泛用于吸管、餐具、礦泉水瓶等制作材料。豐原集團先后集聚了16家規上企業,形成從“玉米到聚乳酸”的全產業鏈閉環。其在建的50萬噸乳酸、30萬噸聚乳酸項目,將占據全球半數產能,讓“蚌埠制造”站上世界新材料舞臺。

獨木不成林。蚌埠新材料產業的崛起,并非單個企業的單打獨斗,而是整個產業生態的協同并進。通過明確“以硅基、生物基新材料為主導,化工新材料、先進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協同發展”的產業路徑,蚌埠正全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材料產業集聚高地。
在硅基新材料領域,依托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集團,蚌埠已形成以新型顯示、光伏、特種玻璃制品為核心的產業鏈條,成為國內唯一能生產顯示產業所需全部玻璃品種的城市,“中國玻璃谷”的招牌越擦越亮。

在生物基新材料領域,以豐原集團為核心,形成了“四聚一素”產業發展體系,集聚了雪郎生物、天成包裝等生物基新材料企業77家,產業規模突破200億元。蚌埠先后獲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生物基新材料產業示范基地、安徽省生物基新材料縣域特色產業集群,讓綠色低碳的新材料產品走向全球。
此外,化工新材料、先進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等領域也在加速布局,與主導產業形成有力補充和協同效應。其中化工新材料產業憑借淮上、固鎮兩大省級化工園區的載體支撐,集聚28個省級技術研發平臺,形成精細化工、生物醫藥、化工新材料三條核心產業鏈,功能助劑產業獲評安徽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在蚌埠,龍頭企業帶動、配套企業集聚、創新能力共享的新材料產業生態日漸成熟。據統計,蚌埠市已集聚411家新材料企業,全年總產值突破660億元。連續四年舉辦的國際新材料大會,成為全球新材料領域技術交流、資本對接、成果轉化的重要樞紐,累計吸引408個項目簽約,總投資額3839.09億元。當第五屆國際新材料產業大會拉開帷幕,世界目光再度聚焦,將為蚌埠市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從老工業基地的厚重底蘊中汲取力量,在新材料產業的賽道上奮力奔跑,蚌埠通過精準的產業抉擇、多元的賦能體系和集群發展的理念,正將新材料產業打造成高質量發展的“千億級”支柱產業。
“蚌埠市將始終堅持‘智造強市、產業立市’戰略,大力推進‘雙招雙引、項目建設’,以國際新材料產業大會為重要抓手,狠抓‘優質項目+實物工作量’,持續做強新材料產業集群,奮力將‘淮河明珠、智造之城’的美好藍圖變為現實。”吳永彬介紹。(記者 李旭 李學舜)
編輯:文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