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九山環一湖,翠螺出大江。馬鞍山,這座枕江而居的城市,有著“江南鋼城”的工業底蘊,亦因李白“天門中斷楚江開”的千古詩句而浸潤人文氣息。11月14日,2025網聚美好安徽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從凌家灘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沉淀五千年的文明印記,到漢馬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漢馬科技”)引領新能源產業的突破創新,切身領略馬鞍山古今交融的獨特姿態。

凌家灘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攝影 王騰飛
凌家灘:千年遺址煥發時代活力
凌家灘遺址,位于馬鞍山市含山縣銅閘鎮,這里不僅是長江流域文明起源的璀璨坐標,也是解碼人類早期文明演進的關鍵樣本。作為安徽最為重要的地域文化之一、中華文明的先鋒力量,這片遺址承載著五千多年前人類對自然、社會與宇宙的深刻思考。

采訪團成員在博物館內參觀采訪 攝影 王騰飛
清晨的薄霧尚未散盡,凌家灘遺址博物館前已傳來陣陣歡笑聲——星光小學404班和405班的研學隊伍舉著隊旗,在講解員的引導下踏上這場“探源中華文明”之旅。進入館內,客流動態感知大屏閃爍著實時數據。“我們通過數字展陳,重現了先民雕刻玉器等多種場景,孩子們可以在這里沉浸式體驗,近距離觸摸人類文明。”凌家灘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琚娟娟的話語中滿是自豪,她表示,作為研學旅游示范基地,凌家灘遺址博物館每天可容納幾百名學生前來學習參觀。

蹲(坐)姿玉人 攝影 甄鏡媛
凌家灘與人類文明的邂逅充滿傳奇色彩。1985年,村民在北面山崗葬墳時,鋤尖意外砸開堅硬碎石層,一批精美的玉石器破土而出,沉睡五千年的地下秘藏就此叩響人類文明探索的大門。截至2024年,這里歷經16次考古發掘,出土3000多件文物,凌家灘文化與遼寧紅山文化、浙江良渚文化并稱為“中國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共同構成了中國早期文明“滿天星斗”的壯麗圖景。2007年,因遷墳露出的空地處發現了07M23“王者之墓”,其規模之大以及豐富的隨葬品,不僅揭示了凌家灘先民的喪葬儀制,更折射出早期社會的等級分化與權力結構,為研究人類文明從部落到城邦的演進提供了鮮活實證。
漢馬科技:新能源重卡賽道“馬力全開”
與凌家灘的歷史厚重形成鮮明對比,漢馬科技則展現出馬鞍山現代產業發展的蓬勃生機。在2025世界制造業大會上,其研發的420KW級醇氫電動系統精彩亮相,憑借先進的技術性能獲得業界廣泛關注。目前,該技術已在全國28個省份、100多座城市實現規模化運營。

生產車間的火熱景象 攝影 甄鏡媛
走進漢馬科技生產基地,各車間一派火熱景象。X7/H7全自動焊接生產線上,機械臂如靈動的舞者,精準完成一道道焊接工序,火花四濺間勾勒出車身的堅實骨架,“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這條生產線的高效運轉背后是多年的技術打磨與工藝升級。華菱車身涂裝車間內,先進的噴涂設備均勻地為車身披上外衣,經過多道工序處理的車身兼具美觀與耐腐蝕性。新能源總裝配線上,工人們與智能設備默契配合,每5分鐘就有一輛新能源重卡成功下線……
“我們的純氫電動牽引車和醇燃料汽車優勢顯著,燃料成本可節約32%—52%,且完全不影響汽車性能。”漢馬科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4年漢馬科技醇燃料汽車還創下吉尼斯紀錄,一箱甲醇續航達1522.9公里。作為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鏈主”企業,漢馬科技吸引多家核心配套企業落戶馬鞍山,每年帶動本地供應鏈產值超2.5億元。這種“龍頭帶動、集群發展”的模式,輻射帶動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等關聯產業協同發展,為馬鞍山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讓這座“因鋼而興”的城市,在綠色轉型的道路上煥發出全新活力。
古今輝映、剛柔并濟,馬鞍山這座城市的活力版圖持續擴容:位于經開區的ROGT網球賽事中心建設方興未艾,未來將成為集體育競技、休閑健身、文旅消費于一體的新地標,為城市注入時尚動感的新活力。
從凌家灘文明之火到鋼城淬火成鋼、薪火相傳,再到文體旅多點開花、多線發展,站在“十五五”的歷史新起點上,馬鞍山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錨定高質量發展航向,讓文化印記愈發鮮明、產業動能持續迸發、城市活力競相涌流,在“美好安徽”的生動實踐中書寫古今交融、產城共興的時代新篇。(文 甄鏡媛)
編輯:吳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