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摘自“十五五”規劃建議
立冬之后,宣城市宣州區洪林鎮稻漁綜合種養科技小院漸漸忙碌起來。隨著晚稻陸續收割,稻田里的早熟蟹進入捕撈期。
“以我們科技小院推出的‘小龍蝦—水稻—早熟蟹’輪作共生技術為核心的早熟蟹養殖模式,目前已在淮南、馬鞍山等市先行先試并取得成效。”11月10日,上海海洋大學洪林稻漁科技小院負責人之一、宣州區洪林鎮副鎮長張冬冬告訴記者。
“我們將持續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加快實施‘科技副總’‘科技副職’‘科技小院’三大工程,構建‘人才下沉—技術滲透—產業升級’的良性循環體系,讓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真正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談及當地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工作舉措,宣州區委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田間實驗室”給力,“車間實驗室”也牛。位于寧國經開區港口園區的安徽鴻橋空氣減震技術有限公司,從一家鄉鎮彈簧廠起步,堅持科創引領,不斷轉型升級,參與了油封彈簧國家標準和空氣彈簧活塞、蓋板兩項行業標準制定。面對如何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這一“考題”,該公司副總經理李紅杰告訴記者,他們將持續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深度融入全球頂級供應鏈,讓“國產替代”到“技術反哺”的產業躍遷之路越走越寬廣。
作為全省唯一毗鄰江蘇、浙江兩省的省轄市,宣城地處長三角地理中心、滬寧杭合四大都市圈輻射中心。為充分發揮安徽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橋頭堡”和“排頭兵”作用,以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該市聚焦加快科產融合,強化要素保障,大力培育“科創雨林”,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鏈深度融合,力促新舊動能轉換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我們著眼于發揮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大力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工程,首創《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服務指南》,實施‘三個一批’計劃,創業孵化培育一批、‘雙招雙引’引進一批、千企升級提升一批。”宣城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在鞏固規上制造業企業研發投入、研發機構、研發成果“三清零”全覆蓋的基礎上,推進全市產業向中高端攀升。
該市探索形成“科創企業梯次成長、產業集群特色鮮明、載體平臺支撐有力、人才資本要素活躍、創新體制通暢高效、創新服務鏈條健全、創新環境獨具魅力”的創新體系,常態化開展“雙創匯”“百所高校行”等活動,著力破解科技創新“上熱下冷”的局面,不斷提高基層自主創新能力。
“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必須大力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創新創業,不斷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力度。”宣城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全面聚焦產業深度融合,不斷完善“高校+園區+企業+產業鏈”結對機制,深化“科技副總”引才新模式,營造良好生態,推動科技創新更好地服務高質量發展。
編輯:吳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