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一株草藥,如何在亳州生長為千億產業?11月12日,2025網聚美好安徽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走進亳州,尋找答案:游客在百草園問診千年智慧,AI賦能垂直農場優育道地種苗,數智交易平臺鏈通全球市場……這座承載1800余年中醫藥文明的“華佗故里”,正完成從中華藥都到“世界中醫藥之都”的跨越。
百草園變身“沉浸式課堂”
“原來五禽戲不只是健身動作,還蘊含著‘治未病’的智慧呢!”在華佗百草園《一代神醫》實景劇演出現場,河南的游客李女士帶著孩子跟隨演員模仿虎、鹿、熊、猿、鳥的動作,興奮地拍照打卡。
創麻沸散、制屠蘇酒、刮骨療毒、編五禽戲……這場以“觀、演、學”為一體的演藝,通過實景搭建與數字技術,還原漢代藥坊、三國戰場,讓游客化身“求醫者”參與劇情,在互動中讀懂中醫藥文化。

記者在現場看到,華佗百草園不僅是景區,更是一座“中醫藥博物館”。園區內,懷養堂藥膳、屠蘇酒館等30多家大健康企業匯聚成“百草吉市”;非遺項目五禽戲、面塑、剪紙等植入新業態;還有當地300多種土特產,成為游客“帶得走的亳州記憶”。


“我們通過‘文化+場景+體驗’,讓中醫藥從典籍中走出來,變成可感知、可參與的生活方式。”亳州市文化旅游體育局副局長段少如介紹,開園至今,百草園已接待游客超300萬人次,旅游收入突破3200萬元,帶動周邊產業產值達1.2億元。
今年,園區還推出“著漢服免費游”“萬粉達人免費游”等創意活動,并打造“燈耀百草園”彩燈會、無人機矩陣秀等爆款項目,成為長三角地區康養旅游的“流量擔當”。
“種子工廠”守好中藥材根基
離開百草園,采訪團走進安徽亳州中醫藥集團藥用植物組培繁育中心。在智能育苗垂直農場,一排排架子緩緩轉動,亳菊、白芍等藥用種苗生長勢頭旺盛。


“通過生物反饋鏈的植物種植算法,利用AI等技術,可以模擬日夜溫差、季節變化和植物最適宜生長環境。”該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垂直農場,灌溉水肥根據算法自動調配肥料比例,模擬植物最優土壤條件,配合納米氣泡增氧,讓種苗根系可以有更多的氧氣加速生長。
據介紹,與傳統的層架式設計不同,垂直農場立體種植通過旋轉式設計,可以實現更高的氣候一致性和種植密度,同時能耗比傳統的植物工廠節省40%至60%。“這里每年可產出第一代種苗1000余萬株,在地擴繁能力超3億株。”

種苗是中醫藥產業的“芯片”。亳州建成藥用植物組培繁育中心和種質資源圃,已構建49種中藥材組培生產體系,引種芍藥、菊花等品種350份以上。其中,“亳粉菊”“亳黃菊”等8個品種通過省級鑒定登記,亳州興禾“亳菊”更拿下安徽首個道地藥材認證。
從源頭把控品質,亳州正推動中藥材種植走向標準化、綠色化。目前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穩定在120萬畝左右,建成道地藥材基地21個、綠色生產基地36個,并實現種植環節全程可追溯。
全鏈生態邁向“世界舞臺”
種子生根發芽,產業拔節生長。在亳州,中醫藥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抓藥煎湯”,而是覆蓋種植、制造、流通、康養、文創的全產業鏈生態。
數據顯示,2024年亳州中醫藥產業規模2102.6億元,其中規上醫藥制造業產值502億元,中醫藥流通貿易額1553億元。2025年前三季度,產業規模已達1618.2億元。


數字化正在為傳統產業注入新動能。 亳州搭建中藥材產業互聯網平臺“亳州藥材網數智交易平臺”,積極應對中藥材采購產地化發展趨勢,在傳統交易模式基礎上,拓展線上交易模式。從今年9月9日正式對外發布至今,該平臺已入駐企業共計1485家,總交易額1.413億元。
同時,亳州還建成中藥飲片信息化追溯系統,實現“一物一碼、物碼同追”,覆蓋96%本地企業。
讓“亳州藥”香飄世界, 亳州還積極推動中醫藥“出海”。濟人藥業疏風解毒膠囊成功注冊新加坡,成為安徽首個出海的中藥專利藥;太陽升集團關黃母顆粒走進非洲;RCEP中醫藥行業合作理事會秘書處永久落戶亳州。今年藥博會期間,來自10多個國家的120余名嘉賓參會,簽約國際訂單4億元。
從百草園里游客親手觸摸的草藥,到組培中心精心培育的種苗,再到輻射全球的產業體系,亳州正在將“世界中醫藥之都”的藍圖一步步變為現實。在這片古老而又年輕的土地上,中醫藥正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
編輯:吳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