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推動重點產業提質升級,鞏固提升礦業、冶金、化工、輕工、紡織、機械、船舶、建筑等產業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地位和競爭力。
——摘自“十五五”規劃建議
11月4日,長江蕪湖段大江浩蕩,百舸爭流。坐落在江畔的蕪湖造船廠一派繁忙,4座船臺上塔吊舞動,焊花飛濺,幾艘巨輪正在緊張建造中。不遠處的碼頭上,一字排放著七八艘等待交付的萬噸船舶。
蕪湖造船廠搭載車間經理張順是船舶總裝車間的總指揮,他告訴記者,以前船舶是定制化,一條船需要一條生產線。現在通過模塊化制造,像造車一樣造船,生產效率大幅提高。“一艘船舶由1000多個模塊組成,小模塊組成大模塊,再集中到船臺進行組裝、焊接。通過模塊化、智能化生產,一艘船舶最快40多天即可完成組裝并順利下水。”
“今年蕪湖造船廠已經建造完成15條船舶,年底前還要再完成5條,計劃年內‘下水’20條船舶。”張順介紹。
近幾年,造船業強勢復蘇,蕪湖造船廠抓住機遇,以智能化、綠色化引領產業提質升級,訂單實現井噴式增長,目前已形成液貨船、汽車滾裝船、新能源船、海工船、散貨船、特種船和多用途船的產品業態。
“過去,一年訂單只有幾艘船,每年訂單額在20億元左右。轉折發生在2023年。這一年,公司的出口訂單額突破200億元。”蕪湖造船廠總經理陳衛平介紹,近幾年,公司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目前在手訂單額已達500億元,其中約400億元來自國際訂單。
位于蕪湖高新區的蕪湖造船廠本部主要生產5萬噸以下化學品船舶,威海基地主要生產5萬噸以上的超大型船舶,以化學品船、散裝船、滾裝船為主。隨著生產能力不斷提升,公司逐步向更加綠色環保、附加值更高的方向發展。
陳衛平介紹,企業對生產線進行了智能化改造,引入焊接機器人替代部分人工焊接工作,研發國內首個舾裝件焊接機器人,60%管支架舾裝件可以實現自動焊接。威海基地成功建成全球造船業首個投入使用的智能化“黑燈工廠”,引入8條國際領先的全流程自動化生產線,自動化率達80%,整體節約人工40%。
蕪湖造船廠還開發建造了純電動、純LNG動力以及甲醇、氨氣、氫氣等動力的全系列綠色海工裝備,發揮鏈主作用,賦能上下游產業。“500噸到3000噸級的內河新能源船目前已經實現批量生產,受到市場歡迎。”陳衛平說。
展望“十五五”,蕪湖造船廠制定了更宏偉的發展目標。“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到2030年,力爭在手訂單額突破1000億元,年營業收入超500億元,向海布局大型造船基地,堅持智能化、綠色化升級,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型,打造全球領先的海洋裝備集群。”陳衛平說。
編輯:吳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