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10月20日,由安徽省港航集團所屬安徽航瑞國際滾裝運輸有限公司打造的安徽首艘7000車位LNG雙燃料汽車滾裝船“黃鵠”號順利??刻珎}港,在裝載了5123輛國產汽車后再度啟航,執行其第五次前往地中海的航程。
“截至目前,‘黃鵠’號已累計將超過2萬輛國產汽車運抵地中海沿岸國家。其中,超半數為‘安徽造’,不少還是通過江淮運河從合肥派河港運來?!卑不蘸饺饑H滾裝運輸有限公司業務負責人方亞告訴記者。皖產汽車順利出海的背后,是滬皖同港的一體化發展,是安徽滾裝運輸江海直達的服務體系。
能夠借“道”上海,離不開近年來我省對滬蘇浙的持續學習。
盯著排頭干,朝著先進趕,變區位優勢為發展勝勢,自2021年3月以來,省交通運輸廳在對標學習滬蘇浙過程中,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推進基礎設施“硬聯通”、制度規則“軟聯通”、服務群眾“心聯通”,累計推出對照學習舉措46項,在全省舉措成效評估中排名前列。
打通發展“經絡”
深秋時節,皖浙兩省邊界的黃千高速沿線穿上了“盛裝”:楓葉似火,青松矗立,一排排的烏桕樹也早已染上了深淺不一的橙紅,不少游客慕名前來打卡。
2022年底,黃千高速安徽段正式通車,與黃千高速浙江段實現貫通,直接將黃山至千島湖的行程由原來的3小時縮短至1.5小時,歙縣徽州古城到千島湖縮短到1小時,形成了串聯黃山、千島湖兩個5A級景區的“名城名湖名山”黃金旅游線。
對標滬蘇浙,首先從打通“斷頭路”“瓶頸路”,構建綜合立體交通網絡開始。我省牢牢把握多重國家發展戰略疊加優勢,規劃“東暢西聯、南北貫通”的立體綜合交通運輸網絡,織密交通線路,打破空間壁壘,激活生產要素跨區域流動。
高速“動脈”不斷打通。近年來,我省攻堅推進了寧國至安吉、阜陽至淮濱等7條省際高速公路貫通,全力推進G36寧洛高速來安至蚌埠段等6條高速公路主通道擴容升級。截至目前,我省連通長三角的省際主通道基本實現八車道以上通行,對接長三角地區高速公路出口達20個。
“黃金水道”建設如火如荼。我省積極推動干支航道連通、智慧港航建設,構建區域聯系水運戰略通道,協同建設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如今,四級及以上高等級航道,通達安徽72個縣級及以上城市節點和90個省級及以上開發區。超2300公里的四級及以上高等級航道里程,使得我省位居全國第四、長三角第二。
“空中走廊”日益完善。在對標滬蘇浙的過程中,我省學習蘇浙做法,出臺支持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民航發展等政策,建成運輸機場8座、運營航線200余條。在低空經濟領域,我省建成通用機場9座,先后開通了合肥至黃山、合肥至鎮江等7條低空短途運輸航線。
規劃等標引領、政策等同保障、項目等高對接,我省交通運輸部門全力打通一條條“筋骨脈絡”,持續加強省際交通互聯互通,為群眾、企業的快速出行帶去了實實在在的方便。
“鏈通”機制環境
10月22日,省交通運輸廳收到了一封來自宣城大建橋梁工程構件有限公司負責人杜康的感謝信。該公司在宣城市涇縣境內,主要從事大型橋梁工程構件的生產。
杜康告訴記者,2021年底建成通車的蕪黃高速,結束了涇縣不通高速的歷史,為企業復工復產帶來轉機。但公司也面臨著產品體積大、重量重、運輸“超限”等難題。令杜康感動的是,安徽省高速公路路政支隊蕪黃大隊在了解到企業難題后,主動上門、精準幫扶。
“從政策講解到運輸流程優化,從現場勘驗到緊急協調,給予企業極大幫助?!倍趴当硎?。在交通運輸部門的支持下,該公司逐步走出發展低谷,從最初一條產線運轉困難,發展到如今兩條產線滿負荷運轉,業務范圍也從省內拓展至更遠區域。
如果說基礎設施的“硬聯通”構建了區域的“骨骼”與“血脈”,那么“軟環境”的優化則是確?!皻庋睍惩ǖ年P鍵,能釋放更大的改革紅利。
省交通運輸廳政策法規處處長袁杰表示,我省交通運輸不僅在硬件上追趕,更在法規標準、營商環境、執法監管、數據賦能等“軟件”上對標,加大制度和體制機制創新力度,為探索區域一體“共管共治”提供保障。
在法規標準等同上,我省堅持與滬蘇浙立法協同、政策銜接、標準趨同,出臺交通運輸長三角協同立法《安徽省長江船舶污染防治條例》,對標出臺公路水運工程質量監管、安全生產費用管理、施工分包和勞務合作等制度,學習制定港口經營以及公路水運工程建設單位、質量檢測單位、監理單位等信用評價體系,聯合發布《船舶水污染物內河接收設施配置規范》等區域標準6項。
2022年,蘇州市交通運輸部門在行政處罰中創新實施“雙書同達”機制,在送達《行政處罰決定書》的同時,向當事人提供《信用修復告知書》,明確信用修復的辦理途徑和注意事項,形成處罰、履行、修復的閉環管理。我省對照學習,升級推出“三書同達”“承諾輕罰”“執法回訪”等柔性執法方式,累計辦理輕罰免罰案件1.2萬余件,減免罰款1881.2萬元。
對接“核心密碼”
“我們深刻感受到,滬蘇浙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密碼在于‘跳出交通看交通’的開放思維、‘對標國際一流’的視野格局、‘勇立潮頭敢為先’的改革闖勁?!痹鼙硎?。長三角各地資源稟賦不同、發展階段各異,不能簡單“拿來”,必須合理性吸收、創造性轉化,重在領悟其背后的“理念思維”與“手法打法”。
以水運為例,我省交通運輸部門不僅學江蘇文件,更以“水運安徽戰略研究”破題、以“水運高質量發展論壇”聚智,實現從發展“安徽水運”到建設“水運安徽”的重大轉變,突出了從過去“就水運抓水運”到現在“服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融入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理念升級。
思路一變天地寬。在“安徽制造”外貿出口保持強勁增長的大背景下,省交通運輸部門主動對接上海海事局,探索滬皖“新三樣”危險貨物監管互認,變“滬皖兩次開箱核驗”為“在皖一次開箱、抵滬裝船出?!保\輸成本較公路下降約15%。安徽省港航集團在加大內河港口建設的同時,還牽頭打造了一支遠洋滾裝運輸船隊,護航“皖車出?!?。
近年來,我省交通固定資產投資始終保持高位,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這離不開對“市場的邏輯、資本的力量、平臺的思維、生態的理念”的貫徹。
前不久,全國首個交通運輸發展聯盟在皖成立。聯盟成立現場即有10家省內外貿企業與物流業合作簽約。我省還創新推出“皖通貸”融資品牌并與9家銀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獲得8000億元授信額度的專項金融服務,舉辦交通運輸政銀企對接會4次,累計推介項目719個、融資需求1.2萬億元。
借鑒滬蘇浙系統性打法,我省已出臺高速公路建設、水運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綜合交通發展能級提升、新一輪“四好農村路”建設、加快打造“水運安徽”等政策文件;省交通運輸部門聯合發改、財政等部門制定加快公路水運項目前期工作、交通運輸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對標編制《交通強國安徽省評價指標》,構建起交通強省建設政策體系的“四梁八柱”。
“在正在編制的‘十五五’規劃中,我們既注重重點項目的貫通銜接,更注重學習滬蘇浙深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改革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以規劃的‘接得上’保障發展‘跟得上’。”安徽省交通運輸廳綜合規劃處處長鄭鳳生表示。
編輯:文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