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素有長三角“菜籃子”的美譽,而這個農業大縣,近年來也在制造業里闖出了不少“新”名堂。
深秋時節,記者來到和縣經濟開發區,已初顯的寒意,并沒有掩蓋住這里生產的火熱。在馬鞍山瑞高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生產車間里,機器轟鳴,一卷卷用于高端汽車內飾的PU合成革正源源不斷走下產線。

瑞高科技的車間內,工人正在對成品進行檢查。人民網記者 李希蒙攝
作為深耕表皮材料領域二十年的高新技術企業,瑞高科技打破國外高端合成革技術壟斷,“為打破困境,我們與國內各材料行業巨頭共建研發平臺,攻克PU/TPO等核心技術,形成從材料研發到清潔生產的全產業鏈體系。”公司質量部吳修祥指著生產線介紹道。
如今,瑞高生產的PU、TPO合成革走進了三十多家國內外知名車企生產線,2024年實現產值5億元,二期項目投產后年產值將沖擊10億元。
不遠處的另一座廠房里,安徽禾臣新材料有限公司的G8.6代光掩膜基板鍍膜設備調試,已進入生產前的最后階段。如果說瑞高科技是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的代表,那禾臣新材料則是新興產業“小苗成大樹”的典型。
時間回溯到2012年,一場外企的拋光原材料斷供,讓彼時還在一家平板顯示器件企業擔任中層主管的李加海親歷了一次停產危機。“與其坐以待斃,不如甩開袖子自己干,誰說我們就做不出來?”李加海說,正是這份信念支撐著他開始了艱難的創業路。
為了攻克技術問題,李加海曾多次登門拜訪四川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譚鴻,直到教授被他的誠意所打動。2016年,國內第一條吸附墊生產線落戶和縣并順利投產,該產品以優于進口同類材料的質量和低于進口的價格,成功吸引了眾多國內大客戶信賴采購。

禾臣新材料正在調試中的G8.6代光掩膜基板鍍膜設備。受訪者供圖
“不是一個產品做出來就算成功了,我們還要不斷迭代,不能總跟著別人后面走,只有創新才能走到前面。”李加海介紹說,禾臣研發人員占比超20%,常年保持研發投入超銷售收入的10%,讓吸附墊、CMP拋光軟墊等5款產品相繼實現進口替代。
來到天能電池集團(馬鞍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自動化車間,在近700米的產線上,連鑄連軋、自動裝配等九大智能系統有序運轉,AGV機器人正在此穿梭往返,除了裝卸貨,其他幾乎無需人工干預。作為和縣招商史上最大的單體工業項目,這個總投資50億元的項目,創造了“天能速度”,投產三年,累計產值已超百億元。
“行業內的許多自動化設備,都是在這里實現首次使用。”公司總經理助理徐恒杰說。不僅如此,企業應用石墨烯專利技術,開發的新國標電池兼具輕量化與高容量優勢,循環壽命可達350次以上,高端電摩電池更能滿足70km/h場景需求,構建起覆蓋全功率需求的產品矩陣。

天能動力的自動化生產車間。和縣縣委宣傳部供圖
企業的快速成長,離不開和縣的用心布局。“和縣是安徽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橋頭堡,近年來,我們依托毗鄰南京的發展優勢,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綠色食品等主導產業集聚已逐步形成,交通、水利、城建等一批重大項目也在加快實施。”和縣縣委書記馬永說。
從傳統農業到高端智造,從受制于人到自主可控,三家企業的成長軌跡,正是和縣錨定“三新兩綠一高”定位、推動產業向“新”而行的生動縮影。
編輯:文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