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10月29日下午,安徽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決勝‘十四五’奮進新征程”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安徽科技創新發展成就。
通報稱,“十四五”時期,安徽堅持下好創新“先手棋”,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科技創新格局實現重大轉變,原始創新從“跟跑”轉向“并跑領跑”,區域創新能力穩居全國第一方陣。
“十四五”時期,安徽三大科創高地世界領跑,“制高點”上涌現更多安徽原創成果。在量子信息領域,推動建設量子科技和產業中心,“天元”量子模擬器在全球率先取得重大進展,“祖沖之三號”“九章三號”量子計算原型機,使我國成為世界唯一在兩種物理體系達到“量子計算優越性”的國家。在聚變能源領域,“東方超環”創造“億度千秒”新的世界紀錄,全國首創引入社會資本建設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BEST),聚變能商業化進程走在國際前列。在深空探測領域,成立深空探測實驗室,自研“天都”試驗星實現我國首次繞月編隊飛行,“月壤原位3D打印系統”實現“用月球的土,燒月球的磚,建月球的家”,向人類在月球上“就地造房”的夢想邁出了關鍵一步。
在研發投入方面,安徽省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總量從2020年的883.2億元增長到2024年的1396.2億元,由全國第11位上升到第9位,年均增速達到12.1%,高于全國平均增速;R&D經費投入強度從2.28%提高到2.76%,從低于全國平均水平0.12個百分點,提高到超過全國平均水平0.07個百分點,由全國第10位上升到第7位。
聚焦產業“最緊急、最緊迫”需求,安徽統籌設立10億元省科技創新攻堅專項,布局實施省科技計劃項目,加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多語種智能語音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先進工藝動態存儲芯片、高溫合金葉片等一批技術和產品打破國外壟斷,OLED顯示玻璃等世界領先,有力保障了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提升了產業競爭力。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從45.7%提高到51.5%,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對規上工業增加值貢獻率達到76.6%。
“十四五”以來,安徽科技型企業成倍增長,“主力軍”隊伍持續壯大。安徽建立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機制,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科創板上市企業數量均居全國第一方陣,推動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的局面。2024年,高新技術企業達2.3萬家,是2020年的2.7倍;科技型中小企業達3.5萬家,是2020年的4.9倍。首次出現估值超100億美元以上的超級獨角獸企業。
為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落地生金”,安徽在106家省屬本科高校、重點醫療機構、新型研發機構全面推廣“賦權+轉讓+約定收益”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模式,累計賦權職務科技成果1857項,成果估值約8.12億元,成立或入股企業126家;啟動建設頂尖孵化器,帶動全省孵化器服務能力提升,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數量達242家,國家級67家、位居全國第8位。
此外,安徽不斷深化科技金融體制機制改革,獲批建設合肥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著力優化科技貸款,首創金融支持科創企業“共同成長計劃”和“貸投批量聯動”模式,科技型企業貸款接連跨越7個千億元臺階,2025年上半年達到8754億元。
安徽省委科技辦主任、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吳勁松表示,下一步,安徽將繼續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加快構建體現安徽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收官,高標準謀劃“十五五”規劃藍圖,為國家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目標實現、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安徽篇章貢獻力量。
編輯:吳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