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10月15日,在合肥智能無人系統研究院,技術人員利用高精度3D掃描儀對固定翼無人機復雜曲面進行掃描建模和空氣力學等內容的分析。

10月17日,在天津大學合肥創新發展研究院先進動力中心高效發動機試驗室,工作人員進行試驗前的安裝調試。

10月16日,在合肥市智能機器人研究院,技術人員對下肢外骨骼康復機器人進行關節測試。

10月14日,在位于合肥新站高新區的北航合肥創新研究院,第三方企業的技術人員使用“共享實驗室”的超高真空磁控濺射設備開展半導體材料的生長實驗。

10月17日,在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健康研究院小分子藥物研發平臺,技術人員在合成實驗室里進行各類實驗。

10月17日,在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健康研究院抗體研發中心,工作人員使用單細胞光導篩選系統,實現對數以萬計單細胞進行深入表征和篩選。

10月17日,在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災害環境人員安全安徽省重點實驗室里,技術人員使用轟燃防護實驗系統開展針對消防員滅火防護服整裝的阻燃熱防護性能檢測。
10月17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健康研究院抗體研發中心,工作人員使用單細胞光導篩選系統,實現對數以萬計的單細胞進行深入表征和篩選。為發揮高能級科創平臺橋梁紐帶作用,大健康研究院公共技術平臺在服務院內科研團隊的同時,將其余測試或服務能力面向社會開放共享。從科研儀器到委托檢測,從技術服務到創新合作……“共享實驗室”應運而生,一場從“孤島”到“樞紐”的科研變革正悄然展開。
202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時指出:“要加快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為加快創新鏈和產業鏈無縫對接,推動科研儀器、實驗設施等開放共享,合肥市積極探索開展“共享實驗室”試點。日前,首批試點遴選了28家新型研發機構建設66個“共享實驗室”,覆蓋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新材料、聚變能源等多個領域,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結合仿生學與AI技術,這款設備可為脊髓損傷、腦卒中后遺癥患者提供精準的步態訓練。”在合肥市智能機器人研究院,來自安徽哈工標致醫療健康產業有限公司的技術人員在測試下肢外骨骼康復機器人時說道。針對設備易尋、技術難求的痛點,研究院整合資源打造中試基地,助力該企業優化AI腦機康養產品。不用愁購置設備,企業科研團隊可隨時“拎包入住”。在北航合肥創新研究院,“共享實驗室”聚焦電磁兼容、集成電路、無人駕駛等前沿領域,已建成7個專業服務平臺;在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依托國際領先的公共安全科研設施,擁有10個重大實驗平臺的巨災科學中心,不僅引領帶動著我省城市安全產業發展,更以“產學研用”的協同模式推動眾多科技成果高效轉化。
為企業“減負提速”,讓平臺“串珠成鏈”。近年來,安徽依托200多家“國字號”創新平臺,建成4400多家省級以上技術創新平臺和技術轉移中心。采取靈活多元共享服務機制的“共享實驗室”,不僅可以進一步降低企業科研成本、提高設備使用效益,還促進了不同學科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成為推動協同發展的“金鑰匙”。
本報記者 程兆 攝影報道
編輯:文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