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在安徽這片創新熱土上,中小企業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生長——超110萬戶市場主體中,潛藏著7221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與690家國家級"小巨人"。然而,當企業渴求更精準的政策觸達、更高效的資源對接時,傳統服務模式卻顯疲態。破局之鑰,正是安徽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傾力打造的"益企服務云"平臺:以數智為筆,繪就企業服務新圖景,讓政策如春風化雨,讓資源似活水奔涌。
記者10月23日從安徽省工信廳獲悉,近年來,面對企業新需求新期待,安徽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持續強化頂層謀劃設計,印發《“益企服務云”平臺迭代升級建設工作方案》統籌部署,匯聚千項服務產品、萬條惠企政策、十萬優質企業、百萬動態數據,形成了50余個企業服務創新場景,打造了具有安徽辨識度、工信特色的“益企服務云”平臺,示范帶動政府、市場和社會資源為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提供高標準培育服務。
“益企服務云”平臺緊扣“公共”與“服務”屬性,以中小企業普遍性、基礎性需求為導向,聚力打造全省工信系統“益企賦能”行動“總窗口”、線上企業服務“總平臺”。著眼“企業用得好、國內樹標桿”的目標,科學構建“八橫八縱四貫通”總體服務架構,八橫即“八個服務”板塊;八縱即建設“兩個智腦”、構建“四個支撐”數據庫、打造“兩個閉環”;四貫通即實現上下左右“四個貫通”,實現企業服務“一網通辦、一鍵觸達”。
“益企服務云”平臺著力破解企業服務難題,聚焦政策匹配、信息獲取、發展路徑、產業生態、要素保障及訴求響應等“十大共性難題”,通過“一企一策”實現政策精準直達,“企業畫像”讓資質信用透明可查,“全周期診斷”助力企業成長梯度培育,“卡位入鏈進群”助力鏈群融合,數字信用打破融資壁壘,人才“直通車”精準對接產業需求,“小益”AI政策應答提供全天候服務,以優化營商環境“留言掛號”、保障企業合法權益“清欠投訴”等舉措全面提升企業服務訴求響應效率。
“益企服務云”平臺以全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及“一張網”建設為抓手,健全共建共管機制,充分利用全省工信系統企業服務資源,引導企業上平臺、用平臺,切實提升平臺知曉率。在平臺運行機制層面,構建“省級樞紐平臺+市級綜合服務窗口+縣級公共服務站點”的多維保障體系,實現“體系協同-平臺聯動-服務直達”的快速響應,確保持續打通服務“最后一公里”。
“益企服務云”平臺不斷強化為企服務效能,跨部門、跨層級歸集惠企政策3萬多條,精準推送企業用戶27.2萬家次;組織線上線下政策宣貫926場次,參與企業17萬家次。平臺聚集各類社會化專業服務機構1634家,服務人員超1.5萬人,志愿服務專家300名;提供服務產品3389項,服務對接1.46萬項次;收集辦理企業政策、供需、融資等各類服務需求11912項,辦結率達92.7%;帶動開展政策宣貫、融資對接、創業輔導等各類服務活動9565場,參與人數達24萬人次。
“益企服務云”平臺改變了傳統“響應式服務”的被動局面,在多個層面實現了數智化創新,構建起“數據驅動+數智支撐”的服務新模式,實現了服務主動式賦能、全過程感知。平臺以場景服務為主線整合分散資源,形成了面向企業需求的一站式、一體化服務;突破了簡單“功能堆砌”,將數據轉化為支撐服務的資源與智能“算料”;打破了“單一服務”的局限,構建起政府、市場與社會多方協同、共建共享的企業服務生態應用體系。
“益企服務云”平臺的服務創新實踐,不僅為加快推進全國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提供了“安徽樣板”,更探索出了一條以網絡化、智慧化、生態化方式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優化營商環境的有效路徑。構建的“需求精準感知、資源智能匹配、服務高效直達”的新型服務范式,對創新為企服務模式具有重要示范意義。下一步,安徽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將加快推動“益企服務云”平臺從“建好”向“易用、實用、好用”邁進,使其真正成為安徽企業信得過、離不開的賦能發展得力服務助手。(記者 汪喬)
編輯:文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