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跨城空中出行像坐公交一樣便捷”的愿景正在合肥市加速實現。
日前,一款滿載設計航程突破200公里的“空中飛的”在合肥駱崗公園亮相。這是億航智能發布的新一代電動垂直起降eVTOL航空器——VT35。這款新機型可以適配絕大部分城市內的起降場地,未來,城市公園、寫字樓頂、露天停車場等,都有可能成為它的停靠點。
安徽省是中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省份。去年,全球首個城市空中交通樞紐港——合肥城市空中交通樞紐港在合肥駱崗公園落成;全球首張載人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運營合格證(OC)也落地合肥企業。
作為低空經濟的行業龍頭,億航智能在2025年將VT35系列載人eVTOL航空器總部落戶合肥。
位于合肥高新區的另一家低空經濟龍頭企業,零重力飛機工業公司今年以來忙于eCTOL銳翔RX1E-A和RX1E-S電動固定翼飛機這兩款核心產品的批量交付,傾轉旋翼eVTOL飛機ZG-T6也試飛在即。自從2022年5月正式落地合肥以來,這家創業企業已構建持續穩定的營收來源。
該公司聯合創始人李宜恒和石紅都是90后。早年種下的航空情懷,驅動著他們在合肥將夢想一步步變為現實。
石紅感慨:“公司落地合肥3年,見證這座城市為產業發展提供的保障。比如,合肥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集群,為航空器研發制造提供上下游產業支撐。同時,合肥市整合多部門職能,嘗試實現低空事務‘一窗辦理’,還從適用范圍、部門職責、應用場景等方面作出一系列制度設計。”
今年9月,《合肥市低空經濟場景發展白皮書》發布,系統規劃低空經濟發展的目標、場景與路徑,為航空器的研發測試與場景應用提供政策與基礎設施支持。國際先進技術應用推進中心(合肥)負責人介紹,將持續開發包括文旅、消防、物流等一批低空應用場景,讓飛行器、航空器在合肥安全高效地“飛起來”“用起來”。目前,合肥已集聚低空經濟產業鏈企業近300家,實現無人機研發、測試、生產、運營全鏈條本地化布局。
“十四五”期間,從城市低空交通場景逐漸搭建,到深空探測技術突破轉化,合肥聚焦低空經濟、商業航天、深空探測等主要方向發展空天信息產業,引育企業、科研院所向浩瀚天際發起探索,讓先進成果逐漸“飛進尋常百姓家”。
深空探測是空天信息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3年來,合肥組建空天領域新型研發機構,堅持源頭創新攻關,同時大力推廣應用場景,推動相關企業與本地產業鏈加速融合。
在合肥高新區的深空探測實驗室,有一臺“月壤原位3D打印系統”裝置,它可以利用聚光太陽能,將月壤高溫熔融后制成月壤磚,也就是說,未來或許不需要從地球攜帶任何輔料,“用月球的土建月球房”,并可以實現月壤任意形狀成型制造。
項目負責人楊洪倫說:“裝置研制涉及行星科學、材料科學、機械工程等多個學科。”該團隊曾面臨“如何在月球極端環境約束下實現可靠的太陽能聚光與月壤成型”等挑戰,經過一系列驗證試驗,最終攻克能量捕獲傳輸到打印成型的全鏈條難題。未來,該裝置可進一步拓展滿足月面交通道路、設備平臺和建筑物建造需求,支撐更大規模、可持續的月面探測和資源開發利用活動。
2022年2月,由國家航天局、安徽省人民政府、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三方共建的深空探測實驗室在合肥高新區揭牌。該實驗室以國家重大工程任務為牽引,梳理出十大產業發展方向,加快推動深空前沿技術工程化、產業化進程。
“支撐深空探測事業發展,需要技術研發、產品制造、設施建造等一系列業態,還需要各方攜手實現先進動力、深遠通信、智能航行和地外生存等前沿技術突破和應用,提升進出太空、探索太空、利用太空的能力。”深空探測實驗室總工程師史平彥解釋道。
同樣位于高新區的星圖測控公司正為深空探測實驗室的相關軌道設計、數字孿生相關項目提供技術支撐。近年來,空天信息龍頭企業中科星圖在合肥落地多家子公司,其中,星圖測控主要布局太空態勢感知、太空交通管理服務、商業化的深空探測等業務,為空天信息產業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
星圖測控總裁牛威說,該公司技術研發人員占總人數約80%,團隊自主研發的“太空云”平臺具備高精度軌道設計與仿真能力,可完成地月轉移軌道、火星探測軌道等復雜軌跡計算,推演航天器從發射到進入太空后的行動路線,助力太空資源開發任務規劃等活動。
落地合肥以后,該公司青年團隊推出“數字月球”項目,通過高精度建模與可視化技術,為當地科研機構、商業企業及科普教育提供了月球探測與資源開發的仿真環境,通過沉浸式體驗促進公眾對太空探索的認知與興趣。
今年7月,星圖測控在合肥聯合中國宇航學會青年科學家俱樂部及多家企業發起“航天青年科學家培養計劃”。85后梁志鋒是星圖測控骨干成員,經常與同事討論技術攻關問題,曾參與解決多個項目難題。他從一個鉆研技術方案的小伙子,逐漸成長為帶領百人技術團隊的負責人。梁志鋒希望立足合肥,不斷發掘行業新鮮血液,為積蓄年輕一代航天力量作出貢獻。
今年7月7日,國際深空探測學會在合肥高新區揭牌成立,這是我國首個以深空探測命名、由中國牽頭發起的航天領域國際科技組織。
合肥高新區是合肥空天信息產業的主戰場。目前,該區擁有深空探測實驗室、中科空天產研院等12家科研院所和創新平臺,集聚140多家產業鏈企業,約占合肥市90%以上,形成覆蓋衛星整星研制到數據應用的完整產業鏈。
近日,合肥市空天信息孵化器首屆生態合伙人大會暨空天信息產業對接會在高新區舉辦。這場匯聚數百位空天信息領域頂尖人才的會議取得豐碩成果。合肥新增30余家生態合伙人單位,“安徽商業航天儀器儀表計量檢測平臺”“合肥市空天技術產業創新場景實驗室”兩大公共服務平臺揭牌,同時促成了多項跨領域合作。這是合肥空天信息產業蓬勃發展的側影。
“這些年,合肥空天信息產業實現從0到1的突破,走出獨特的產業路徑。我們并沒有在產業伊始就跟風布局重型火箭、整星研制等生產環節,而是結合自身產業發展基礎,依托重大創新平臺作用、引育行業龍頭企業,發揮產業影響和帶動作用,通過創新引領、應用推廣、資本助力等方式,不斷實現空天信息產業協同發展。”合肥市投資促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海涵 王磊來源:中國青年報
編輯:文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