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晨光初現,一架無人機在皖南山區腹地悄然升空,精準降落在村頭快遞點。村民取下還帶著露水的新鮮茶葉,滿意地說:“昨天還在枝頭,今早就能發貨。”與此同時,在合肥駱崗公園智慧空中交通運營中心,大屏幕上光點閃爍——又一架無人機載著醫療樣本,穿越城市樓宇間的“空中走廊”,飛向檢測中心。
這些翱翔在安徽天空的飛行器,正勾勒出低空經濟蓬勃發展的生動軌跡。近年來,安徽將低空經濟列為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親自謀劃推動,產業發展呈現“井噴”之勢——全省低空經濟領域企業突破300家,產業鏈覆蓋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運營服務全環節,2024年安徽低空經濟產業規模突破550億元,居全國前列。
從合肥駱崗獲頒全球首張無人駕駛載人飛行器運營合格證,到蕪湖航空產業園實現整機自主制造;從山區茶園的無人機物流首飛,到城市間的醫療樣本速運網絡,安徽正在低空經濟新賽道上振翅高飛。

蕪湖樣本:從“制造”到“智造”的跨越
蕪湖航空產業園的裝配車間里,工人們正在對一架雙發輕型通用飛機進行最后調試。這款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飛機,國內市場占有率已超過70%。
“在蕪湖航空產業園,不出園區就能造出一架完整的通用飛機。”園區負責人介紹,這里已集聚近200家產業鏈企業,形成了航空新材料、動力系統、航電設備、飛行器制造等完整產業鏈條。
蕪湖樣本的核心在于實現了從零部件到整機、從制造到智造的跨越。鉆石航空發動機、華明航電系統等核心部件不僅填補國內空白,更遠銷全球74個國家和地區。
在創新驅動方面,蕪湖構建了“一院士一主題一中心”研發體系,企業研發投入占比連續多年保持在10%以上。截至目前,園區企業累計主持制定國家及行業標準540項,在航空材料、動力系統等關鍵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我們正在攻關更高端的渦槳、渦扇發動機技術,”園區技術負責人表示,“雖然在一些精密部件上還存在短板,但通過產業鏈協同創新,這些問題正在逐步破解。”
蕪湖低空經濟先導區的四大戰略正在穩步推進:打造國內極具競爭力的低空裝備制造集群;建立極具影響力的低空場景實驗基地;構建低空基礎設施網絡體系;培育產業生態和創新文化。
合肥實踐:從“場景”到“生態”的突破
合肥駱崗公園的智慧空中交通運營中心,宛如低空經濟的“智慧大腦”。在這里,無人機物流配送、空中觀光、應急救援等應用場景正從藍圖走向現實。
“我們正在構建‘天空之城’的數字底座,”運營中心技術人員介紹,“通過全域低空飛行服務系統,可以實現對各類低空飛行器的精準管理和服務。”
合肥實踐的重點在于打造低空經濟生態體系。作為全國首批低空經濟示范區,合肥已開通20條無人機物流航線,實現日均配送量超千單。在駱崗公園,游客可以體驗無人機觀光游覽,感受“空中看合肥”的全新視角。
“低空+物流”“低空+旅游”“低空+應急”……多元應用場景在合肥加速落地。據合肥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正加快推進低空經濟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培育新業態新模式。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合肥已建成低空智聯網絡,布局起降點40余個,開通航線50多條。這些基礎設施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
“我們要讓低空飛行器‘飛得起來、飛得順暢、飛得安全’,”合肥市低空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負責人表示,“通過場景創新帶動技術創新,通過應用示范促進產業集聚。”
全省協同:從“單點”到“全域”的躍升
低空經濟的發展,需要全省“一盤棋”推進。安徽正以合肥、蕪湖為雙核,帶動其他城市協同發展,構建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的低空經濟發展格局。
在滁州,無人機制造產業快速崛起;在安慶,通用航空運營服務穩步推進;在馬鞍山,低空旅游項目備受青睞……江淮大地上,低空經濟正在從單點突破邁向全域發展。
目前,安徽已出臺《全省低空經濟發展2025年工作要點》,明確提出培育省級低空經濟發展示范區,加快通用機場及低空智聯基礎設施建設,有序推進低空場景開發應用。
在政策支持方面,安徽統籌資源支持先導區建設,加速形成“裝備—場景—生態—服務”全鏈條創新格局。各地市也根據自身特色,制定差異化發展策略。
“我們正在構建‘1+N’政策體系,”省經信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既要全省統籌,又要各地特色發展,形成百花齊放的發展態勢。”
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面,安徽正加快推進低空飛行服務站點網絡建設,計劃到2025年基本建成覆蓋全省的低空智聯網絡。這些舉措將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從蕪湖的“安徽制造”到合肥的“安徽場景”,再到全省的“安徽生態”,安徽低空經濟正在完成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的歷史性跨越。
這片曾經孕育過徽商傳奇的熱土,如今正在低空經濟的新賽道上書寫新的傳奇。振翅高飛的,不僅是翱翔藍天的飛行器,更是一個創新型省份面向未來的雄心與夢想。
創新安徽,正以“低空之翼”搏擊長空,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中展翅高飛。(記者 張賢良)
編輯:文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