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202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時強調,要加快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未來產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
殷殷囑托,催人奮進。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我省不斷夯實產業創新基礎,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加快構建體現安徽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快于全國,領跑區域。今年上半年,我省工業生產保持較快增長,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4%、比全國高2個百分點,居全國第7位,并領跑中部和長三角地區。
建強主體
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在不久前舉辦的深圳國際半導體展上,合肥新站高新區的合肥欣奕華智能機器股份有限公司展出的自動化物料搬運系統、半導體貼片設備、激光工藝設備及智能倉儲系統等四大核心板塊,備受行業關注。
過去一年,合肥欣奕華研發交付國內首臺套G8.6高純氮氣搬運系統,有力保障了我國先進顯示產業鏈關鍵環節的自主可控,榮獲2024年度中國新型顯示產業鏈創新獎;交付首臺激光巨量轉移設備,在Micro LED領域實現重大突破;成功出貨全球首臺中大尺寸卷對卷鈣鈦礦蒸鍍設備,被認定為安徽省首臺(套)產品。
“一年來,我們牢記總書記囑托,連續攻克多項技術難關,實現了多項全球首創和行業領先的突破。”合肥欣奕華CEO張海濤表示。
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向“新”而行、向“未來”進軍。2024年,我省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2.69%,居全國第7位,首次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將高質量的科技供給轉化為高質量的產業發展,我省制定實施《安徽省制造業優質企業成長計劃》,按照“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瞪羚獨角獸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業鏈鏈主企業”的成長路徑,梯次培育優質企業群體。截至目前,已創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約2.3萬家,累計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企業7221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90戶。
為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我省出臺并實施《追求卓越品質 打造工業精品矩陣行動方案(2024—2027年)》,梯次培育“省級新產品—三首產品—工業精品—標志性產品”,推動構建“研發—產品—推廣應用”的全鏈條產業創新體系;在全國省級層面率先出臺“三首”產品專項支持政策,并創新地將醫藥產品納入適用范圍;大力推進產業創新能力提升行動,貫通從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到品牌建設的精品塑造全流程。
在一系列政策助力下,我省企業持續向“高”攀登、向“新”發力。國儀量子自主研發國內首臺“W波段脈沖式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儀”,標志著我國成為繼德國之后第二個具備該型高端科學儀器研發能力的國家;安科生物的抗乳腺癌靶向藥“安賽汀”進入全國500家醫院,實現銷售收入2.3億元;陽光電源儲能變流器產品獲全球首個構網技術標準認證;華晟新能源刷新異質結組件功率和效率世界紀錄。
聚鏈成群
做強優勢產業
10月15日,伴隨著一臺七座版凝夜紫配色的樂道L90緩緩駛下生產線,蔚來第二品牌樂道順利實現第10萬臺量產車下線,迎來新的發展里程碑。
過去一年,我省汽車產業“高光時刻”頻現:
今年5月,華為與江淮汽車聯合打造的超豪華智能電動車尊界S800上市,4個月累計大定突破1.5萬輛,單月最高交付量近2000臺,在百萬級豪華轎車市場實現國產汽車的量價齊飛;
9月25日,連續22年位居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出口首位的奇瑞汽車,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成為年內最大港股車企IPO。
3家車企的亮眼表現,正是我省汽車產業蓬勃發展的縮影。今年上半年,安徽汽車產量達149.95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73.09萬輛,雙雙位居全國第一,實現歷史性突破。
省工信廳主要負責人介紹,我省統籌布局傳統、新興、未來產業發展,出臺《關于培育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的指導意見》《培優育強縣域制造業特色產業集群行動方案》,“一鏈一策”制定產業發展行動方案,大力培育新質生產力,構建制造業“4433”萬千億產業體系。
除了新能源汽車,在政策推動下,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集成電路、智能家電(居)、人形機器人等產業加速崛起。
通過聚焦“芯”“屏”等重點領域延鏈補鏈強鏈,我省電子信息產業持續壯大,2024年營收突破5000億元,較2020年連續跨越兩個千億臺階;今年上半年,電子信息行業增長27.8%,對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達30.7%。
作為我省工業支柱產業之一的裝備制造業,2024年規上企業達6590戶,實現營收1.21萬億元,占全省制造業營收的22%,躍居中部第一位、全國第六位。工業機器人、數控機床、電工電氣、農機裝備等行業位居全國第一方陣,國產六軸機器人出貨量全國第一。5家企業營收超百億元。
日前,在安徽叉車集團的重裝車間,全球最大噸位——55噸鋰電叉車在進行緊張調試。這是“中國制造”進軍全球工業車輛技術頂峰的生動實踐。
“去年10月,我們向總書記現場匯報了最新產品。我們牢記囑托,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技術新動能,努力在全球工業車輛的‘下一場’晉級戰中搶得領先身位。”安徽叉車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周峻表示。
智改數轉
賦能產業轉型升級
過去一年,數字化轉型成為我省推動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新興產業“樹木變森林”的重要路徑。
全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是擁有76年歷史的我國內燃機行業領軍企業。走進位于滁州市全椒縣的全柴數字化車間,記者看到,這里的老產線仿佛長出了“眼睛”“手腳”和更聰明的“大腦”。
“通過數字化轉型,全柴研發周期縮短30%,綜合產能提升19.6%,生產效率提升35%。”該公司董事長徐玉良介紹。今年第一季度,全柴發動機銷量同比增長15%,其中海外出口實現50%的強勁增長。
我省制定實施《以數字化轉型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實施方案》等政策。預計到今年年底,將實現全省重點行業制造業規上企業數字化改造、規下企業數字化應用兩個“全覆蓋”,成為全國數字化轉型水平進步最快的省份之一。
9月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2025年5G工廠名錄》,我省35個項目入選。自2023年項目評選啟動以來,我省共80家企業入選國家5G工廠名錄,數量居全國第5位。
截至目前,我省累計培育省級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92家,僅今年上半年就新增22家。這些平臺連接設備及點位數超1100萬個,集聚工業模型及工業App超3.5萬個,服務企業突破50萬家。工業互聯網平臺區域發展指數穩居全國第6位。
在數字化轉型基礎上,8月底,我省進一步提出《以新型技術改造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行動方案》,大力實施以人工智能為牽引、以“智改數轉網聯綠色”為特征的新型技術改造,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2025世界制造業大會期間,在工業能源、礦業領域已先行落地的羚羊工業大模型發布3.0版本,在工業時序模型上取得突破。“政策與技術的雙重驅動,工業大模型發展迎來春天。”羚羊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徐甲甲認為。
隨著智改數轉的深入推進,我省產業競爭力將進一步提升,為高質量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我省持續深化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融合發展,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全力在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上銳意突破、持續躍升,加快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
(本報記者 豐靜)
編輯:吳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