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國慶中秋假期,安徽省銅陵市樅陽縣三公山景區游人如織。山腳下,由銅礦工業遺址改建的鹿獅村公共文化空間同樣人氣十足,游客們參觀工業遺存、購買特色農產品、體驗非遺。該村依托三公山景區優勢,打造集研學、參觀、體驗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共文化空間,為鄉村“文化會客廳”增添一抹獨特韻味。
這是安徽公共文化空間建設的生動縮影。安徽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有序推進公共文化空間建設,已培育約1200個不同類型的公共文化空間,著力提升服務質效與管理水平,讓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

合肥市包河區濱湖世紀社區世紀南書房是安徽省首批建成運營的公共文化空間。走進這個兩層空間,“動靜相宜”的景象映入眼簾。一樓閱讀區,讀者或伏案學習、或席地閱讀;二樓活動區,舞蹈教室傳出熱鬧的鼓樂聲。“我們正在排練腰鼓,下午要去表演!”69歲的社區居民沈利群笑稱自己是這里的“常客”,每周都來參加文體活動、特色課程。
去年4月起,世紀南書房以“按需供給”為導向對原公共文化空間進行改造升級。合肥濱湖時光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陸健說,公司用2個月征集近千份“需求清單”,并將其轉化成“改造施工圖”:清退冗余書架,增加座椅,優化照明;按“冬令時”“夏令時”動態調整服務時長;拆改單一活動空間,打造多功能文體區域。
改造開放一年來,空間累計接待市民約25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近六成;實現營業收入約120萬元,同比增長超700%。
為提升公共文化空間服務效能,安徽注重因地制宜促融合。鼓勵公共文化空間與城市閱讀空間、實體書店等統籌銜接,實現資源互補、功能互通,打造群眾“推門可見”的精神家園;與服務群眾、促進農民增收相結合,培育農產品展銷、鄉村民宿等業態,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動能。
馬鞍山市當涂縣姑孰鎮五星社區的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里,工作人員姜雯萍上午八點半會以“志愿領讀人”的身份在這里為村里的老人讀報念書。“通過舉辦‘志愿領讀人’活動豐富了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也讓他們在這里交到了朋友。”姜雯萍說,目前領讀人隊伍已超20人,累計服務400余次。
作為“村改居”社區,五星社區“一老一小”占比近六成。社區緊扣當地特點,以“老有所樂”“幼有所托”為服務導向開展暑期兒童托管服務、養生保健、反詐宣傳等。“只有切中需求、貼近民生,老百姓才愿意來、想再來。”五星社區文化協管員黃震說。
安徽還鼓勵創新服務模式與運營機制,各地根據區域特點制定服務清單。例如將公共文化空間開放時間與工作、學習時間適當錯開,在法定節假日和寒暑假期間推出延時、夜間服務;在免費基本文化服務基礎上,探索可持續模式,提供價格優惠的公益性文化服務;在空間中融入本土文化與新業態等。
作為城郊交界處的商住社區,合肥長豐(雙鳳)經濟開發區金寧社區常住人口超2萬,公共服務范圍廣、居民訴求多。社區將閑置用房改造成公共文化空間,引入各類服務業態,提供免費場地支持居民“零成本”創業。
“我們通過業主群招募、居民大會投票篩選,每年一評估,確定入駐業態。”社區黨總支副書記席融介紹。社區還引入就業培訓機構開設“技能培訓鋪”,定期舉辦家政、保育、直播等就業培訓班,已帶動120人實現就業。
“省財政每年安排7000萬元作為公共文化空間工程專項資金,根據服務績效,以事后獎補形式支持公共文化空間購置設備、開展優質特色文化活動、推進數字化建設等。”安徽省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說。(記者劉美子、何曉)
編輯:陳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