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近日,徽州區呈坎鎮“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治護航”主題宣傳活動在此啟動,呈坎司法所干警和“法律明白人”組成的法律服務志愿隊扎進銀發群體中,把法條變成家常話,把風險化為暖心提醒,讓“敬老月”的暖意里,裹滿法治的安心。
此次宣傳活動覆蓋呈坎鎮2個行政村、8個村民組,吸引60歲以上老人80余人參與,累計發放《老年人防電信詐騙手冊》《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等法律宣傳折頁共120份,現場解答贍養糾紛、財產繼承等法律咨詢18件,并針對前期監測到的2起“養老保健品詐騙”風險線索開展定向預警,讓法治服務精準觸達老年群體的“急難愁盼”。

這場宣傳,是法條到方言的“暖心翻譯”。司法干警結合2起本地贍養糾紛調解的典型案例,講清“遇到子女不養老,能找司法所調解、能走法律途徑維權”的具體路徑;是風險到預警的“及時敲鐘”。工作人員用“冒充親友借救命錢”“免費領雞蛋騙購保健品”的真實騙局,圈出老人生活里的“隱形陷阱”。
“陌生電話讓轉錢,能信不?”法治宣傳活動中防騙互動環節的問題剛出口,70歲的葉大爺便高高舉手:“不能信!要先給我兒子打電話核實!”現場10余位老人參與搶答,答對者接過印著“三不原則”(不輕信、不透露、不轉賬)的獎品,沒答對的也跟著工作人員把防騙口訣念了三遍。“上個月我接到過說‘孫子摔斷腿要交手術費’的電話,差點轉了5000塊,今天聽完才知道是騙局!”60歲的謝奶奶攥著防騙手冊,語氣里滿是后怕與慶幸。

從集中宣講到一對一答疑,從防騙搶答到案例拆解,這場“敬老月”法治宣傳,讓“冰冷的法律條文”變成了“聽得懂的貼心話”,讓“模糊的權益邊界”變成了“摸得著的保障線”,讓“隱蔽的詐騙套路”變成了“躲得開的警示鐘”。截至目前,呈坎司法所已在“敬老月”開展此類法治護航活動2場,服務60歲以上老人110余人次,解答法律問題27件。法治的陽光,正沿著宣傳冊的折頁、司法行政干警的解答,穩穩照亮鄉村老人的桑榆之年。
編輯: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