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金秋九月,碩果盈枝。走進徽州區呈坎鎮石川村,祥云家庭農場的16.8畝獼猴桃園里滿是歡喜——藤蔓間垂掛的紅心獼猴桃,像綴滿枝頭的“紅寶石”,輕輕剝開果皮,橙紅果肉裹著細密籽珠,咬一口清甜多汁,果香瞬間在舌尖散開。果農們穿梭林間采摘,竹籃里的果實堆得冒尖,臉上的笑容比果子還甜,一幅“豐收樂”的畫卷在山村間徐徐展開。

石川村的紅心獼猴桃,好就好在“天生麗質”。這里山清水秀、農場地處高山,為獼猴桃積累了充足糖分;農場堅持生態種植、精細化管護,每顆果子因其晝夜溫差大,口感極其甜蜜;更別提那標志性的“紅心”果肉,不僅顏值高,還富含維生素C與膳食纖維,一口下去滿是自然本味,是妥妥的“健康好果”。正如農場負責人所說:“只有每顆果子都甜到心里,顧客才會一次又一次回頭。”正是對品質的堅守,讓石川獼猴桃積累了好口碑,為后續銷路拓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石川村的紅心獼猴桃,好就好在“帶富能力強”。今年,這片果園預計產出1萬斤鮮果,按20元/斤的均價算,能帶來20萬元的毛收入;目前4千斤果子已通過多種渠道預訂一空,其中來自市、區幾家公司更是大力支持,一下子訂走600箱、約2500斤,為銷售吃下“定心丸”。更重要的是,農場與村集體緊密合作,既讓村民通過務工、分紅增收,又為村集體經營收入添了新來源,真正讓“小果子”變成了“致富果”。

石川村的紅心獼猴桃,好就好在“銷售有妙招”。拓展銷路是產業的“增長極”。再好的產品,若“藏在深山無人知”,也難成氣候。石川村深諳此理,走出了一條“多渠道破圈”的銷售路:微信朋友圈里,村民們曬出果園實景、采摘視頻,用口碑贏得私人訂單;對接扶貧單位,讓“愛心果”走進機關食堂;聯系企業采購,將獼猴桃納入扶貧產品清單,多管齊下的銷售模式,讓果子還沒下樹就有了“好歸宿”。
如今的石川村,不僅靠紅心獼猴桃打響了名氣,更明確了未來的發展方向——以“村合作社+企業+合作社+農戶+電商”的模式,把產業鏈拉得更長、把致富路鋪得更寬。下一步,村里計劃通過電商平臺,讓石川紅心獼猴桃走出徽州、走向全省,讓更多人嘗到這份“山間甜蜜”,從“線下熟人訂單”到“線上全國發貨”,今后銷路的每一次拓展,都為農場注入了新活力,也讓村民的增收底氣更足。

從守護“一顆好果”到打通“多條銷路”,石川村的實踐印證了:優質產品是打開市場的“鑰匙”,拓展銷路是釋放價值的“橋梁”。未來,隨著品質管控的持續升級、銷售網絡的不斷延伸,這顆小小的紅心獼猴桃,必將成為石川村鄉村振興路上的“甜蜜引擎”,定能結出更多“甜蜜碩果”!
編輯: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