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11月6日至9日,以“人民城市 幸福家園”為主題的第23屆中國國際城市建設博覽會在北京首鋼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本屆城博會圍繞“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城市建設目標,全面展示了城市更新、智慧治理、低碳轉型等領域的突破性技術與典型案例。在安徽省黃山市的城市展區內,由黃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指導、黃山中環潔城市環境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黃山中環潔”)呈現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果”向全國展示了城鄉一體化背景下農村環境治理的“黃山模式”,引起了廣泛關注。

作為全國首個跨省生態補償機制試點——新安江流域生態保護的核心組成部分,黃山市農村生活垃圾治理PPP項目(以下簡稱“項目”)生動詮釋了“科技賦能環境治理”的先進理念。多位城市管理領域的專家及同行在展臺前長時間駐足,與黃山中環潔工作人員深入探討“全域網格化管理”和“四級考核體系”等創新實踐的具體細節,并對項目所實現的“水、陸、空全域可視、管理全量在線”的精細化運營水平給予了高度評價。


智慧化引領,構建全域可視環衛系統
項目覆蓋黃山市“三區四縣”101個鄉鎮、9188平方公里農村地區,服務人口約116萬。黃山中環潔建成了目前國內農村面積覆蓋最大、物聯網設備最多、水陸空監管最全的智慧環衛系統。通過智慧管理平臺、無人機巡檢、車載視頻傳輸等手段,實現作業全程可視化、調度智能化。系統基于垃圾重量與運輸距離設置預警機制,確保垃圾“日產日清、全程不落地”。
系統化運營,推動管理精細化
項目將全域劃分為7290個單元格,設置9014個收集點位、228條收集路線,實現保潔網格化管理。3000余套物聯網設備實時監控人員、車輛、船只作業情況,推動運營管理標準化、線上化。同時,通過自驅激勵體系,帶動當地4000余人就業,實現環境治理與民生改善雙贏。
品質化服務,筑牢環境質量防線
黃山中環潔累計投放42萬個垃圾桶、2236臺電動保潔車和468臺密封收運車輛,取締近3萬個露天垃圾池,從源頭杜絕垃圾落地。全域垃圾100%運送至末端焚燒發電廠,實現無害化處理。在水域保潔方面。全年累計打撈水面垃圾超11000噸,有效保障新安江流域水質清潔。
社會化共建,形成共治共享新格局
項目探索建立了“市、區縣、鄉鎮、村”四級聯動機制,通過政企協同、三級督察、四級考核,推動責任共擔、管理共抓。同時設立社會監督平臺,拓寬群眾參與渠道,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農村環境治理新路徑。
“黃山模式”不僅有效解決了農村面源污染問題,還極大地促進了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的高質量發展。2022年,項目作為典型案例入選中央黨校干部學習、研習的重要讀本《蝶變》。截至目前,項目已榮獲國家級、省級等多項集體與個人榮譽,深刻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黃山市農村生活垃圾治理PPP項目的成功實踐,為全國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系統解決方案,并成為本屆城博會上“新質生產力賦能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典型范例。



編輯:葉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