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
回望近五年奮進征程,處于轉型發展關鍵期的黃山“牢記囑托、感恩奮進”,聚焦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引建項目“壯”產業、引領企業向“新”行,科技賦能“闖”新路,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努力走出產業發展新路子,奮力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傳統產業加快“煥新”
在國家大力推動智能制造產業發展的當下,傳統行業迎來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
作為一家領跑全國汽車組合開關制造行業的“隱形冠軍”,休寧縣昌輝汽車電器(黃山)股份公司成功實現從“質”到“智”的轉變。
生產線每40秒就下線一套組合開關;AGV自動搬運小車按預設路線靈活穿梭,準確度接近100%,讓倉儲效率提升50%……作為汽車零部件領域的佼佼者,昌輝汽車電器通過引入先進的生產設備和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了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智能化和信息化,企業產能、產品品質不斷提升,產品從國內市場邁向國際市場。今年前三季度,昌輝集團實現產值10億元,同比增長30%,全年有望突破18億元。
昌輝的轉型并非個例,在數字化浪潮席卷下,黃山越來越多制造業企業正發力智能化工廠建設,加速轉型步伐。
作為茶行業首個以工業4.0標準構建的智能化生產基地,黃山小罐茶5G智能工廠將數字化貫穿整個運營、產品生產、質量和倉儲全流程,工廠實現產品品質與產能效率“品效合一”;今年8月,黃山永新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綠色軟包裝智能制造示范工廠”項目正式破土動工。新工廠將引入國際領先的高速印刷生產線與全鏈路智能系統,將尖端科技與綠色理念深度融合……
在企業深耕轉型的同時,全市區域產業集群也在加速崛起:徽州區新型功能涂層材料產業集群、祁門縣電子電器產業集群、休寧縣汽車電子電器產業集群獲評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培育省級數字化轉型示范園區3個(黃山高新區、徽州經開區、歙縣經開區)、典型示范項目17個。
“十四五”以來,我市堅持創新驅動、轉型升級,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深入實施“五個一批”,著力提升制造業產業集群能級,打造專精特新企業“滿天星”,推動開發區改革創新發展,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注入強勁動能。
新興產業加速“領跑”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發展,新興產業已經成為城市之間產業競爭的焦點。
黃山市搶抓時代機遇,精準布局,培育出一批帶動能力和競爭力強的新興產業支柱,推動產業發展從“轉型升級”邁向“領跑突破”。
黃山同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唯一一家集國家衛健委批件、完整自主知識產權、工業化產能于一體的人乳寡糖生產企業。作為國內合成生物學領域的標桿企業,其在母乳低聚糖(HMOs)生物合成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上,成功打破國外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2023年建成國內首條HMOs生產線,年產能達300噸,目前總投資約2億元的二線擴建項目正加速推進,建成后年產能可躍升至3000噸,將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HMOs單體工廠。
同兮生物的崛起并非孤例。黃山新興產業的多點開花態勢已全面顯現。在綠色食品領域,去年7月總投資12.5億元的農夫山泉黃山生產基地正式投產,當年即實現產值6400萬元;在新能源領域,去年8月全球領先的新型能源系統企業遠景科技集團休寧綠色產業項目開工,建成后可實現年產能約70萬kW·h工業儲能設備;在智能制造領域,今年3月,徽州區與浙江吉寶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簽約,標志著吉寶智能機床輔助設備及油冷機智能裝備項目正式落子黃山……一個個重點項目的落地投產,勾勒出黃山新興產業的多元發展圖景。
這份“領跑”態勢,源于清晰的產業布局與發展策略。“十四五”以來,黃山瞄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聚化方向,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高端裝備制造、高端綠色食品、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生物制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構建與黃山生態環境相適應、與徽州文化底蘊相融合、與黃山城市特質相一致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在清晰的產業布局與發展策略指引下,全市新興產業企業矩陣不斷壯大,品牌競爭力逐步凸顯。2024年,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3.8%,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為43.4%。今年1—8月,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同比增長4.1%,居全省第6位。
數字賦能持續“提級”
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不僅在于“新舊動能”的“迭代升級”,更在于數字化能力的提升。
在安徽祁門紅茶產業集團的生態示范茶園,工作人員通過遙控“一鍵啟動”自動化噴灌系統,數百畝茶園便能實現一鍵灌溉。而安裝在茶園里的蟲害防治系統,采用聲、光、電、生物干擾技術實現智能化管控,讓茶園管理從“經驗”走向“數據”。
除了單個企業的數字化實踐之外,產業領域的數字化創新同樣亮眼。去年3月,安徽省首個茶葉數字化管理平臺——黃山市茶產業大腦上線試運行,將產品防偽溯源、數字茶園精細化管理、茶業資源要素整合納入全流程數字化監管;同年9月,黃山旅游自主研發的文旅垂類AI大模型應用產品“黃小松”成功上線,黃山風景區成為國內首個“全程AI伴游”景區……
而這類數字化應用的規模化落地,離不開堅實的算力底座與高效的平臺支撐。目前,我市建成黃山“大位”智算中心并已正式投入運營,建成黃山移動數據中心、黃山聯通云計算數據中心、天翼云4.0黃山節點云平臺及中國銀聯(黃山)園區等數據中心,算力設施已初具規模;黃山市工業互聯網平臺、高新區產業大腦、徽州區產業大腦先后建成,其中市級平臺榮獲安徽省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稱號,平臺支撐力持續強化。
搶抓“數字風口”踏“云”而上,聯動產業鏈上下游,不斷鍛造硬核實力,正是黃山高質量發展數字經濟的生動寫照。“十四五”以來,黃山市聚焦數字經濟、數字產業發展新賽道,堅持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雙輪驅動,著力構建數字經濟產業體系,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今年二季度,全市629戶規上工業企業啟動數字化改造,啟動率100%;累計467戶規上企業實現數字化改造,實現率74.3%。
傳統產業在“智改綠轉”中煥發新生,新興產業在“破局突圍”中搶占高地,數字賦能在“全鏈滲透”中重塑動能,五年深耕細作,黃山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未來,黃山將堅持干字當頭、奮勇爭先,在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上書寫更加精彩的篇章。
編輯: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