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為引導學生在行走中深化文化認知、厚植家國情懷,實現書本知識與社會實踐的深度融合,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少年,4月7日,屯溪柏樹小學組織開展“黃山小松游徽州,文化尋根成長行”春季研學實踐活動。
本次研學活動經過校領導前期精心籌備,按照年齡特點對各年級實踐活動進行了“個性化定制”。
[繪制風箏,放飛夢想]
春風和煦,紙鳶蹁躚。一年級的學生們來到了世紀廣場,孩子們用稚嫩的雙手在紙鳶上描繪著屬于他們的春天。小畫家們展現出驚人的想象力,有的繪制了絢麗的彩虹漸變,有的構思了精巧的對稱圖案,顏料與歡笑齊飛。隨后,一只只風箏陸續升空,化作點點彩蝶綴滿蒼穹。孩子們還自發吟誦起古詩,稚嫩的誦讀聲與空中搖曳的風箏相映成趣,傳統文化如春風化雨般浸潤心田。

[游覽戴震公園,了解名人事跡]
尋徽州名人,探徽州文化。二年級的隊員們走進了著名的戴震公園,重修后的戴震公園煥然一新,景色宜人。隊員們邊欣賞春色,邊了解名人事跡。他們還圍攏在戴震雕像前,認真聆聽關于戴震生平事跡和學術成就的介紹,從中感悟清代思想家戴震的治學精神。

[十歲成長禮,狀元點燈時]
遇見春天,感恩成長。三年級隊員們乘車前往大靈山旅游度假區,手持竹制燈籠,沿著“天上水街”列隊進行“狀元巡游”。在名士祠廣場前,屯溪柏樹小學精心組織了十歲成長禮儀式。隊員們大多身著漢服,他們“自正衣冠”,教師為每一位隊員點朱砂啟智,學生正心誠意,躬行謝師;各班學生代表發言,隊員集體讀家書,方知父母春暉寸草之恩;隊員代表擊鼓明志,并上臺體驗狀元點燈儀式,立君子修身治學之約。古時十歲孩童束脩拜師,習書計、明幼儀,以簡樸衣冠立修身之基;今朝柏小學子正衣冠、行謝禮、誦經典,于千年文脈中叩問成長之義。

隨后,在靈山竹編非遺傳承人的指導下,三年級的隊員們還體驗了非遺絕活:扎小草龍。這種草龍,以竹條為骨架,稻草為身軀,編織而成,旨在祈求豐收與繁榮。隊員們小組合作,在編扎過程中,雖然沒有圖紙可依,隊員們憑借著自身的悟性,巧妙地將稻草和竹木結合起來,塑造出栩栩如生的小草龍。

[徒步 賞春 讀詩 探秘]
四年級隊員們也來到靈山景區,他們沿著明代梯田步道徒步上山。上山途中,老師引導隊員們仔細觀察梯田的層疊結構,并結合明代農耕歷史講解古代水利的智慧。隊員們也領取了各自的任務:尋找梯田中不同形態的油菜花。而集體詩朗誦,則讓隊員們在綠水青山間進一步感受到古詩中的山水意境。
此外,在水口處、鐘靈古韻和天尊閣,隊員們還觀看了當地特色水口文化情景表演,觀察了徽派民居的“馬頭墻”“天井”結構,解析其防火與聚水功能,絕對是一次古徽州建筑的探秘之旅。

[走進世賽基地,感受大國工匠精神]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五、六年級的隊員們來到黃山潤一生態園,研學體驗徽派微景觀制作。活動現場,同學們分成若干活動小組,手拿圖紙,戴上安全帽和手套,有序進入搭建區域。測量定位,掘土搬磚,鋪設甬道,擺放盆景、栽種綠植……在老師和組長的指揮下,每組隊員分工有序,相互配合。他們感受著大國工匠的艱辛,雖大汗淋漓,卻不亦樂乎。約一、兩小時后,各小隊陸續完成了園林微景觀的搭建,大家欣賞自己的杰作,拍照留念,還收獲了榮譽證書。勞有所得,學有所獲,汗水與歡笑充斥著整個集訓基地。

黃山小松游徽州,文化尋根成長行。屯溪柏樹小學本次春季實踐活動以“研學+實踐”為核心,緊密結合徽州地區獨特的歷史文化、紅色文化、非遺技藝、鄉村振興成果及古街古韻特色,通過沉浸式體驗與項目式學習,各年級學生都在不同的研學活動中邊游邊學,收獲頗豐。
編輯:葉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