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近日,歙縣街口鎮聯合中心學校將非遺傳承與版權教育深度融合,通過“理論+實踐”雙軌并行的創新形式,讓全體師生在刀鋒與紙張的碰撞中,觸摸民間文藝傳承的時代脈搏。
“橫豎撇捺皆是文化基因,一剪一刻都需版權護航。”黃山市蘭亭書法院院長方岳生在硬筆書法講座中,將規范書寫與版權意識巧妙聯結。通過拆解“創”“作”等漢字的象形本源,生動闡釋了“書法創作與剪紙藝術同源共生、原創作品必須建立版權“護城河”的深刻道理。參與師生在臨摹字帖時同步研讀文化產權保護條例,教案本上落滿“既要傳承更要保護”的批注。

七年級教室內,非遺傳承人方慧蕓手持紅紙銀剪,將版權教育融入剪紙技藝傳授。當學生完成“新安山水”“徽派馬頭墻”等主題創作后,她鄭重指導孩子們在作品角落鈐刻獨創標識:“這片剪紙上的云紋是你們的智慧結晶,就像作者署名一樣,版權標識能讓傳統文化在創新中永葆活力?!?/p>


這場別開生面的教學活動,折射出基層文化保護的創新實踐。據悉,活動特別設置“非遺版權知識角”,通過二十余個盜版侵權典型案例展板,直觀展現民間文藝作品被濫用的現實教訓。學生們在承諾書上鄭重簽名,承諾“不用盜版剪紙圖樣,不抄襲他人文化創意”,讓版權意識隨著剪刀開合滲入心田。
“當孩子們懂得給自己的剪紙作品署名時,文化傳承就有了生生不息的力量?!痹撴傌撠熑吮硎?,通過建立校園非遺作品版權數據庫、開設青少年文化產權小課堂等舉措,構筑民間文藝保護的立體防線。
編輯: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