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當婉轉悠揚的黃梅調,邂逅粉墻黛瓦的水墨西遞,一場傳統與古韻的浪漫碰撞,在徽州大地悄然上演。近日,“百場黃梅唱響百家景區” 活動走進黟縣西遞,非遺黃梅戲與西遞古村的獨特風景、民俗活動深度融合,為游客帶來沉浸式文旅體驗,讓千年古村煥發出別樣生機。

西遞戲韻,古風悠長。黃梅戲,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其清新明快的唱腔、生動活潑的表演,深受大眾喜愛。此次在西遞的演出,從經典選段《夫妻觀燈》到其他傳統劇目,演員們字正腔圓、聲情并茂,將黃梅戲的婉轉柔美與靈動鮮活展現得淋漓盡致。那一句句唱詞,或訴說著民間故事里的脈脈溫情,或傳遞著傳統倫理中的家國大義,帶著獨特的安徽地方文化印記,如涓涓細流,淌進現場每一位觀眾的心田,讓大家真切感受到黃梅戲這一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
水墨西遞,戲韻相生。而西遞,這座有著 “中國明清古民居博物館”美譽的古村落,本身就是一幅徐徐展開的水墨畫卷。粉墻黛瓦的徽派建筑錯落有致,青石鋪就的小巷幽深靜謐,祠堂、牌坊等古建筑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記憶。演出場地選在古村之中,或依水而設,或傍巷而搭,舞臺與古村風景相互映襯,仿佛古今在此交融。當夜幕降臨,五彩燈光映照下的古村,與黃梅戲的婉轉樂聲交織,更添幾分夢幻與詩意,讓游客在欣賞非遺戲曲的同時,沉醉于西遞的水墨風情之中。
龍舞西遞,雅韻流芳。此次活動還巧妙融入了西遞特色民俗——板凳龍。那由一節節板凳連接而成、裝飾著彩燈與剪紙的長龍,在村民和游客的舞動下,穿梭于古村的街巷之間,時而蜿蜒盤旋,時而騰躍起伏,與黃梅戲的表演交相輝映。黃梅戲的柔美唱腔,搭配板凳龍的熱鬧歡騰,一動一靜,一柔一剛,既展現了非遺文化的多樣性,又凸顯了西遞民俗的獨特魅力,讓游客全方位領略西遞的文化底蘊。
此次“非遺黃梅遇水墨西遞”非遺文化的展示,更是文旅融合的生動實踐。它讓黃梅戲從劇場走向景區,走進古村,也讓西遞的風景與文化通過戲曲得以更好地傳播。游客們在西遞,既能欣賞到絕美的水墨風光,又能感受非遺黃梅的藝術熏陶,還能參與到熱鬧的板凳龍活動中,收獲了一場難忘的文旅體驗。相信在未來,這樣的融合會越來越多,讓更多人感受傳統文化與古村風情的獨特魅力,推動文旅產業持續蓬勃發展。
編輯: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