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一方水土孕文脈,一鄉古韻續傳承。作為“徽劇之鄉”“梯田之鄉”“有機茶之鄉”,歙縣璜田鄉深植徽州文化沃土,自民間文藝版權保護與促進試點工作啟動以來,聚焦徽劇非遺、蜈蚣嶺千畝梯地茶園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街源烘青”茶文化等核心資源,以版權保護為抓手,構建“挖掘登記、精準服務、融合轉化”工作體系,在傳承與創新的畫卷上,書寫著民間文藝煥發新生的生動篇章。
分類確權強登記,散珠成鏈聚文脈
歙縣璜田鄉立足民間文藝資源特質,定制分類保護策略,讓“散珠碎玉”聚成“文化瑰寶”。在徽劇傳承領域,不僅完成《回龍閣》《打漁殺家》等經典劇目手抄話本、徽劇臉譜、畫作及曲譜的版權登記,還對演員自制道具工藝、樂器制作技法建立數字化檔案,通過影像記錄、流程拆解、技藝標注,實現百年徽劇“聲、形、藝”全維度留存;推動“街源烘青”地理標志與版權雙保護,2025年4月協助舉辦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發布會,同步完成商標海報、茶品包裝設計等美術作品登記,為“一杯茶”注入文化動能;圍繞蜈蚣嶺千畝梯地茶園,對其歷史文獻、宣傳影片等成果進行系統登記,為農業文化遺產活態傳承筑牢版權根基;徽派銅器、徽州木雕等傳統工藝設計圖亦盡數完成登記。2025年來,全鄉累計登記版權256件,民間文藝作品占比超80%,涵蓋非遺、音樂、美術、文字等多元類型。

精準服務優保障,匠心創作煥活力
以“上門服務+定向指導”破局,打通版權服務“最后一公里”。組建版權服務專班,走訪市級非遺傳承人朱祝新、徽派銅藝匠人曹胤慧、徽派木匠曹少非等12位本土民間藝術家,現場協助整理創作資料、指導版權申報流程;針對不同群體需求開展定向指導:為徽劇傳承人解讀“劇目改編的版權邊界”,規避創新中的法律風險;借“采擷春光奉新芽·實干爭春茶山行”活動,向茶企茶農普及地理標志與版權協同保護的理念,助力品牌增值。建立民間文藝版權信息庫,實現作品登記、版權查詢、侵權維權的“一站式”管理;搭建文旅電商對接通道,為民間創作者提供展示作品、對接市場的平臺,讓匠心之作“走出深山”,民間創作熱情持續高漲。

融合轉化拓路徑,版權價值顯實效
以“版權+”思維激活資源價值,讓“紙面上的版權”轉化為“口袋里的收益”,實現文化傳承與鄉村發展同頻共振。傳統佳節“送戲下鄉”讓徽劇非遺文化煥發新生,徽劇臉譜化作民宿裝飾元素,茶園攝影融入景區導覽,傳統技藝走進校園課堂,“賞徽劇、走梯田、品白茶”特色文旅線路逐漸成型。其中蜈蚣嶺研學項目年接待游客超2萬人次,帶動周邊餐飲、住宿及農產品銷售同比增長30%;“街源烘青”借版權包裝升級打造高端品牌,電商銷量逐步攀升;徽派銅藝、木雕因版權加持擴大品牌影響力,匠人的創作事跡被省市媒體報道,進一步提升了市場競爭力。版權的賦能,讓文化資源產生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持久動力。

從徽劇舞臺的水袖翩躚,到梯田茶園的茶香漫溢;從傳統工藝的匠心堅守,到文旅融合的蓬勃發展,璜田鄉正以版權為護航之盾、賦能之鑰,讓民間文藝在時代長河中生生不息、煥發新生。
編輯:葉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