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辦好人民群眾牽腸掛肚的民生大事,做好人民群眾天天有感的關鍵小事,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結合黃山市實際,市委市政府日前發出《中共黃山市委辦公室 黃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2022年創新民生工程建設模式辦好20項民生實事的通知》,明確今年黃山市20項民生實事主要內容。
1.“四好農村路”建設。實施農村公路提質改造工程109.173公里,當年完工109.173公里。全市農村公路列養率100%,養護工程比例不低于5%,中等及以上農村公路占比不低于85%,鄉鎮和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客車率保持100%,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公交總體比例達到60%以上。進一步健全農村公路路長制縣、鄉、村三級管理體系,有效管理農村公路,完成鄉村道路專管員招募、培訓、上崗各項工作,確保農村公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2.棚戶區和老舊小區改造。全市棚戶區改造新開工75套,基本建成371套。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7個,房屋總建筑面積36.08萬平方米,涉及住戶3778戶。(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3.養老服務和智慧養老。高齡津貼惠及所有80周歲以上老年人,對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的經濟困難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覆蓋面不低于60%;完成不少于280戶特殊困難家庭適老化改造;全市開展家庭養老床位建設試點100張;縣(區域)級特困供養服務設施改造完成率達到100%;新增村級養老服務站(農村幸福院)5個,覆蓋面不低于35%;全市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比例達到52%以上;建成3家智慧養老機構。(責任單位:市民政局)4.幼兒托育和學前教育促進。調動社會力量,增加普惠托育服務有效供給,新增托位300個左右,原則上每縣(區)千人口托位數達到2.4個左右。(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進一步推進學前教育普及和普惠發展,努力提升學前教育服務能力和水平,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4所,資助幼兒1490人次。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96%、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保持在85%以上、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55%。(責任單位:市教育局)5.就業促進工程。圍繞我市“雙招雙引”和九大新興產業發展,重點面向高校畢業生、農民工、技能人才等就業群體,常態化舉辦“2+N”系列招聘會,為勞動者求職和用人單位招聘搭建供需對接平臺,促進精準對接。按規定落實相關補貼政策。全市組織招聘會不少于730場次,服務企業不少于7400戶次,達成就業意向不少于8350人。在全市每個縣(區)各選擇2個社區,試點推廣“三公里”就業圈;組織524名以上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6個月即將離校畢業生及其他16—24歲失業青年等,參加3—12個月的就業見習,并按規定落實相關補貼政策。組織技工院校招收不少于300名初、高中畢業生等適齡青年進行新技工系統培養。(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6.城鄉適齡婦女“兩癌”免費篩查。對全市450名城鎮低保適齡婦女開展1次“兩癌”免費篩查,完成2.2萬名35—64歲農村婦女宮頸癌篩查,完成9500名農村婦女乳腺癌篩查。不斷擴大“兩癌”篩查覆蓋范圍和人數,提高篩查目標人群覆蓋率。(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婦聯)7.困難群眾救助。全面落實低保、特困救助政策,加強動態管理和信息比對,將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全部納入補助范圍,做到應保盡保、應退盡退。加強生活無著救助、臨時救助和孤兒基本生活保障,確保應救盡救,全面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按照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原則,動態調整低保、特困救助等相關待遇水平。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標準分別達到散居孤兒每人每月不低于1100元、集中供養孤兒每人每月不低于1500元。城市和農村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均達到60%。(責任單位:市民政局)8.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工程。強化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制度綜合保障,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超過95%,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分別穩定在70%、80%左右,大病保險合規費用報銷比例不低于60%,穩定實現救助對象納入基本醫保應保盡保、應救盡救,實現市域內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一站式”結算。(責任單位:市醫保局)9.困難殘疾人康復。為全市1736名困難精神殘疾人提供藥費補助,為195名符合條件的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提供康復訓練救助,為33名殘疾兒童適配假肢矯形器或其他輔具提供救助。(責任單位:市殘聯)10.困難職工幫扶。實現符合困難職工建檔標準的困難職工建檔和幫扶全覆蓋。為困難職工提供生活救助112戶,緩解困難職工生活困難;為困難職工子女提供助學救助45人,解決困難職工子女上學困難;為符合條件的患病職工家庭提供醫療救助63戶,緩解困難職工就醫困難。生活救助按不超過12個月當地城市低保標準確定,子女助學按不超過每生每年10個月當地城市低保標準確定,醫療救助按不超過個人承擔部分確定,使困難職工家庭解困脫困,不斷增強困難職工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責任單位:市總工會)11.中小學課后服務。全市193所應開展課后服務的義務教育學校〔按照教育部“雙減”工作監測平臺統計口徑,不含寄宿制人數大于100人的寄宿制學校、村小學(教學點)、學生數小于100人的小規模學校〕100%提供課后服務,鼓勵各地各校提供多樣化課后服務,努力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推動各地結合實際,綜合考慮物價水平等各種因素,不斷完善課后服務參與教師和校外相關人員補助辦法,合理確定補助標準。(責任單位:市教育局)12.15分鐘健身圈建設。統籌建設76個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形成全民健身設施網絡,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健身需求。(責任單位:市體育局)13.15分鐘閱讀圈建設。建設14個城市閱讀空間,以市區、縣城為基本單位,初步形成15分鐘閱讀圈,構建全民閱讀服務體系。(責任單位:市文化和旅游局)14.“惠民菜籃子”運營。市本級及三個區在現有“惠民菜籃子”門店基礎上,按照總量只增不減的原則,運營門店數量增加4家(屯溪區、黃山區各增加2家)。鼓勵有條件的縣結合實際,在城區建設“惠民菜籃子”平價商店。全市計劃建立23家“惠民菜籃子”門店,預計全年平價銷售農副產品1000噸,優惠金額200萬元。(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市農業農村局)15.老年助餐服務。支持建成22個老年食堂(社區助餐點),其中新增老年食堂2個,提供社區助餐點20個。積極開展農村老年人助餐服務試點,依托區域性農村特困供養機構改造提升,賦予助餐配餐功能,為區域內失能、獨居、高齡、困難等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務,2022年建設不少于4個農村助餐點。(責任單位:市民政局)16.老年人門診就醫便民服務。4家市屬醫療機構、12家縣級醫療機構創建為老年友善醫療機構。通過設立老年人快速預檢通道、優化老年人就醫服務流程、安排專人提供導醫服務等,讓老年人在門診就醫中享受方便快捷的服務。(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17.食品安全“你點我檢”。圍繞“米袋子”“菜籃子”等大宗消費食品,設立食品安全“你點我檢”平臺,通過網絡投票方式征集消費者最關心的食品品種,開展食品安全監督抽檢200批次。縣(區)做好“你點我檢”活動宣傳、政策解讀,組織群眾參與開展品種征集,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群眾代表等參與活動,組織開展轄區內抽檢不合格食品核查處置工作。(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18.城鄉困難群體法律援助。計劃辦理法律援助案件2000件,為經濟困難公民和符合法定條件的其他當事人無償提供必要的、符合標準的法律援助。深入推進法律援助值班律師工作、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試點工作,提升法律案件質量及服務。(責任單位:市司法局)19.農村飲水工程維修養護。根據省“皖北地區群眾喝上引調水工程”項目自行調整確定,任務另行下達。(責任單位:市水利局)20.區域醫療水平提升行動。加快建設區域醫療中心(含中醫),繼續推進長三角優質醫療資源深度合作,實現醫療資源提質增效和區域均衡布局。(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發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