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三次捧得平安建設最高獎項“長安杯”,四次獲評“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市”,社會大局持續保持穩定和諧。近年來,我市在安徽省率先把平安創建工作納入全域管理范疇,充分發揮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作用,廣泛動員城鄉廣大群眾全民參與平安建設,系統謀劃平安創建工作新格局,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共繪平安黃山新畫卷。
系統謀劃一體推進
“大如一座城,小到一個村的平安與穩定,直接體現在群眾日常生活及社會治安層面。2019年以來,我們運用‘作退一步想’工作法已累計調解矛盾糾紛340余件,調解成功率99.3%,其中化解疑難矛盾糾紛8件,涉旅糾紛133件,有效促進了全域平安創建。”黟縣西遞派出所所長郭忠偉說道。
作為全國首批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近年來,我市注重頂層設計,持續推進全域平安建設,形成一系列諸如“作退一步想”“心靈花園”“平安大媽”“鄉賢”“五老”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經驗做法,并堅持系統謀劃,聚焦“發案少、秩序好、服務優、群眾滿意”總體要求,將原來相對碎片化的平安創建工作系統集成為全域平安創建,一體按照“1+9+4”工作布局,構建縱橫結合、廣泛覆蓋的平安建設工作網絡,協調推進全域平安創建工作。其中,1個“點”是指以“平安單位”開展“點上”平安創建。分市級平安單位和區縣級平安單位,分別由市委平安辦和區縣平安辦、黃山風景區平安辦組織轄區內黨政機關(含人大機關、政協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群眾團體、企事業單位開展創建并考核認定,“點上”平安創建的目標是達標率3年內達到90%以上。
“線”即“9條線”,覆蓋教育、醫療、文旅、交通等9個重點行業,開展以平安校園、平安醫院、平安景區、平安商超、平安市場、平安交通、平安企業(園區)、平安河道、平安金融網點共9個行業平安創建為載體的縱向“線上”平安創建,由相應行業主管部門組織實施,采取“單位主動申報、分級分類考核、市縣兩級命名”的辦法,力爭3年內達標率均達90%以上。
“面”即“4個面”,以平安縣(區)、平安鄉鎮(街道)、平安村(社區)、平安家庭等基層平安創建為載體開展“面上”平安創建。“平安縣(區)”創建由各區縣平安建設領導小組組織實施,黃山風景區繼續爭創“全國平安建設先進集體”,保持“長安杯”榮譽;“平安鄉鎮(街道)”創建由各鄉鎮黨委、政府和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組織實施,市委平安辦進行動態考核;“平安村(社區)”由各區縣和黃山經濟開發區平安辦制定創建方案并進行動態考核;“平安家庭”創建由市婦聯確定創建工作方案,村(社區)婦聯、鄉鎮(街道)婦聯、區縣婦聯和市婦聯牽頭會同有關單位分層級考核認定。力爭3年內“平安家庭”達標率90%以上,其余達標率95%以上。
措置有方高效治理
讓城市更安全、讓群眾更安心,這是全域平安建設的目標,需要措置有方。我市以人民滿意為目標,不斷創新社會治理方式,發揮政治引領、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強基、智治支撐作用,提升社會治理水平,讓群眾安全感不斷提升。
“在我們的‘政法超市,可以看到‘作退一步想’‘平安大媽’‘社區法官’工作者的身影。通過街居聯勤聯動工作機制的實施創新,優化社會治理辦結流程,妥善處置和化解矛盾糾紛、小區治理等重點難點問題,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的目標。”2月10日,屯溪區昱西街道“政法超市”,街道黨工委委員、政法委員孫學峰說,2021年他們運用“作退一步想”工作法和群眾說事、干部說理、賢人說德、律師說法、信訪聽證“四說一聽”調解法,處理矛盾糾紛27件,并依托“板凳議事會”“物業糾紛調解工作室”“平安大媽糾紛調解工作室”等排查調處糾紛84起,妥善解決居民需求50余起,解決小區治理難題70余件。
對于全域平安創建的措置有方,祁門縣心理咨詢協會黨支部書記汪全茂也感同身受。“目前,在黃山市全域推廣的‘心靈花園’工程,則是將全市社會心理服務工作納入到網格化管理、矛盾糾紛化解、重點人員管理、特定利益群體維穩等工作中去,助力全域平安建設。”汪全茂說,“心靈花園”工程在祁門縣為相關群眾提供心理輔導、精神慰藉、困難幫扶、康復服務、就業就學服務、社交訓練等心理專業服務,受益群體達15000多人次,其中殘障兒童少年263人次,建檔立卡戶112戶。
平安建設根基在基層,重點和難點也在基層。只有基層平安,全域方能平安。“全域平安創建‘1+9+4’工作體系中的‘4個面’,正是從平安縣(區),到平安鄉鎮(街道),再到平安村(社區),最后到平安家庭‘橫向到邊’層層覆蓋,聚焦聚力解決基層平安建設中的重點、難點和細節點,由此共筑平安。”市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說。在平安縣(區)建設層面,在保持社會政治穩定和維持社會治安安定基礎上細化創建標準,不斷健全各項平安建設工作機制和平安建設保障機制,從而達到社會安定、經濟安全、人民群眾反映良好的積極效果。在平安鄉鎮(街道)建設層面,以平安縣(區)建設標準中各項創建內容和具體要求為基礎,力促建立高效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在平安村(社區)建設層面,需踐行“楓橋經驗”,及時排查調處矛盾糾紛;加強重點人群服務管理,積極落實各項幫扶和關愛措施;制定《村規民約》,發揚“作退一步想”等傳統徽文化在社會治理、人民調解中的顯著作用。在平安家庭建設層面,建立積小安為大安,集眾安為平安工作機制,力爭讓“小平安”底色濃郁,“大平安”才能穩固扎實。
聚焦重點持續發力
在屯溪老街,每當華燈初上,就會看到由派出所民警、專職消防隊、治安志愿者、網格員等組成的老街街道義務治安巡邏隊的身影。“我們這支巡邏隊很特別,是一支半民間半官方的混編隊伍,每天由民警作為領隊巡邏,守護老街景區的安寧。”老街派出所所長高鵬飛說,“全域平安創建,既提高了街道社區的安全系數,又激發了居民的參與感和治理熱情。”
高質量發展需要厚植平安的土壤。近年來,我市聚焦景區、校園、醫院等重點行業領域,持續發力,共同打造平安黃山。比如,圍繞“平安景區”建設,對接公安部門雪亮工程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系統,目前完成7大類(景區、旅游街區、高速卡口、交通樞紐、鄉村旅游點、文化場館、新業態)822路攝像頭的畫面接入,持續更新系統內視頻監控;建設黃山市旅游景區視頻監控系統,將全市48家3A級以上旅游景區共382路視頻監控信號接入省旅游景區視頻監控系統。圍繞“平安校園”建設,堅持“人”“物”“環境”同防,抓細平安創建,按照“全面動員、深入創建,統一標準、分級考評”總體要求,指導全市各地各校圍繞50項平安校園創建指標做好新一輪評選工作。推動人防、物防、技防能力建設,舉辦市直學校安保人員業務培訓及應急演練,目前全市鄉鎮以上中心學校專職保安配備率、“護學崗”設置率、校園封閉率、一鍵式報警裝置率均達100%;在屯溪五中、黃山市實驗小學開展國家安全教育進課堂試點;完成“互聯網+明廚亮灶”建設。
此外,圍繞“平安醫院”建設,目前全市共組建44個醫療質量管理控制中心,組織26個質控中心對全市二級及以上17家醫療機構的26個專業科室開展質控檢查,并對21家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進行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整改,督促建立健全應急處置預案;21家二級及以上醫院均建立警務室,落實“三防”系統建設,配備專職安全保衛人員約260人。為調解醫患糾紛,我市各級醫療機構均建立醫患糾紛處置組織體系和處置程序,執行不良事件報告制度。在其他行業平安建設中,各主管單位也同樣從全局謀劃,聚焦重點,從細節把關,共同打造平安創建防線。
“推進全域平安創建,既要靠全域各級各部門的不懈努力,也要靠全社會的協同合力共同打造。人人參與平安建設的點滴貢獻,終將匯聚成守護平安黃山的磅礴偉力。”市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說道。
編輯: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