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黃山,古稱徽州。自古以來,徽州人崇尚禮儀,樂善好施,傳統文化根基深厚。今日新時代,黃山“好人”多,與傳統美德文化基因傳承有關,也與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形成的時代新風尚有關。
11月5日,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頒獎儀式在北京舉行,我市張舜華和李夏分別被授予全國道德模范榮譽稱號,俞細文榮獲提名獎。此外,2021年,我市有2人當選“安徽省道德模范”,8人當選“中國好人”,9人當選“安徽好人”,2戶家庭當選安徽省“首屆文明家庭”,“道德模范”和“好人”當選數居全省前列。
1 傳統美德 傳承徽州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自強精進、厚德中和。”12月16日,在黃山市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巡回宣講首場活動中,張舜華的孫女張涵雨深情講述16字家訓。張涵雨說:“這不僅是奶奶一生的寫照,也是奶奶送給我們小輩最珍貴的禮物。”
張舜華是新安名醫“張一帖”第14代傳人。年少時,她以柔弱的肩膀撐起家庭的重擔,侍奉患病父母,照顧兩個妹妹。婚后,丈夫李濟仁在外工作,她持家行醫一肩擔,獨自拉扯大5個孩子,躬身踐行家訓。近年來,李濟仁獲評首屆“國醫大師”,5個子女均事業有成,在不同領域建樹頗豐。她的家庭被評為“全國文明家庭”。
黃山,古稱徽州,有“東南鄒魯”之美譽。從古至今,徽州人注重讀書、明禮,大力傳承孝道、誠信等優秀傳統文化。今日之黃山,崇德向善、爭做好人蔚然成風,文明之花璀璨綻放,為加快建設生態型國際化世界級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提供豐潤的道德滋養和強大的精神力量。
截至目前,全市有全國文明村鎮16個、全國文明單位19個,全國道德模范及提名獎8名、安徽省道德模范及提名獎15名,黃山市道德模范及提名獎213名,“中國好人”90名、“安徽好人”129名、“黃山好人”621名……他們是黃山大地綻放的文明之花。
2 道德銀行 向善力量
“方華清您好,額度下來了,我們銀行給您授信30萬元。”2020年12月16日,中國好人、安徽省“百姓學習之星”方華清接到黃山市屯溪農村商業銀行電話,告知其申請的道德銀行德耀徽州卡已經辦妥,可隨時使用。
方華清是歙縣一位重度殘疾人,生活不能自理。但她身殘志堅,酷愛文學,自學自強,孝老愛親。她相繼出版了古典詩詞集《羅浮堆雪》、小說《馬頭墻里的向陽花》等,被稱為“詞界新星”。2009年,方華清當選孝老愛親類“中國好人”。
2018年底,方華清投資經營一家民宿,卻因資金問題無法開張。就在她一籌莫展時,道德銀行送來德耀徽州卡,解了她的燃眉之急。“這讓我感到溫暖,又解決了實際困難,真是應了‘好人有好報’那句話。”方華清說。
黃山市新時代文明實踐道德銀行于2020年10月23日成立,為安徽省首家。道德銀行向全市道德模范、勞動模范、優秀共產黨員、身邊好人等各級各類先進典型推出德耀徽州卡,提供免擔保、免抵押、低利息信貸服務和購物消費折扣等禮遇,樹立“好人好報,德者受尊”的價值導向。
市文明辦副主任吳偉剛介紹,道德銀行是黃山市加強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創新實踐,它將道德與信貸“聯姻”,文明與禮遇銜接,讓有德者在金融、購物、餐飲、旅游和汽修等方面享受優待,使群眾學有榜樣、做有標桿、干有勁頭,有效推動市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的提升。
截至目前,黃山市道德銀行已實現全市全覆蓋,三區四縣共有8個網點;辦理禮遇卡1100張,授信額度2.4億元。
3 好人聯盟 黃山新風
12月18日,黃山好人聯盟一行來到祁門縣雷湖中心學校幼兒園,開展“冬日送溫暖 關愛山里娃”愛心捐贈志愿服務活動。安徽好人呂后代表黃山好人聯盟和愛心企業黃山市明宇房車有限公司,為幼兒園的25位小朋友送來牛奶、面包和嶄新的童裝。孩子們穿上新衣,捧著禮物,臉上樂開了花。
成立好人聯盟,打造好人矩陣,是黃山市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大亮點。近年來,黃山市從選樹典型、禮遇典型、宣傳典型、褒獎典型等方面厚植道德沃土、打造好人聯盟,多措并舉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涌現出了全國道德模范“兵王”王忠心、踐行黨的創新理論“最美戰士”“中國好人”俞細文、全國自強模范程劍等860位具有影響力的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
黃山好人聯盟由全市各級各類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自發自愿組成,他們活躍在黃山大地,通過組建幫扶隊、互助隊、宣講隊,扶危濟弱、傳遞溫暖、倡導新風、弘揚文明,引導廣大市民見賢思齊、崇德向善,輻射帶動社會新風向上向善,提升社會文明程度。
文明始于心。在黃山,像呂后這樣的人還有很多,程彩玲、王朋、張志健、王吉權、俞細文、江忠寶……一位位有溫度的人物成為黃山大地的靚麗風景線,一次次愛心活動溫暖萬千家庭,一個個黃山好人及黃山好人集體走出黃山,走向全省、全國,成為安徽好人、中國好人,推動形成學好人、做好人風尚,引領黃山鏗鏘前行。
4 志愿服務 城市風景
12月18日,陽光撥開晨霧,一群紅馬甲格外醒目。他們是歙縣坑口鄉的志愿者們。當天,他們早早來到新安江坑口段兩岸,撿拾垃圾,分類清運……他們的身影成為新安江畔一道亮麗的風景。
12月19日,屯溪老街在冬陽中“醒來”,屯溪老街七彩護街隊的志愿者們發放文明旅游倡議書,向沿街商鋪倡導文明經營,向游客宣傳文明旅游……
12月20日,黃山高鐵北站出入站口,多個便民志愿服務站點一字排開,黃山微公益協會的志愿者們正熱情解答游客的咨詢,幫助老年乘客掃“兩碼”,幫助游客搬運行李……
一座城市的魅力,不僅在于清新亮麗的外表,更在于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城市溫情。近年來,在黃山的大街小巷、江堤河岸、車站碼頭……一支支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隊伍引人注目,他們積極參與衛生保潔、疫情防控、鄰里守望、文明創建、搶險救災等活動,就像一團流動的文明火炬,走到哪里照亮哪里。
為推動志愿服務走向常態,近年來,黃山市在全省率先出臺《黃山星級志愿服務禮遇12條》,牽頭組建黃山市志愿服務聯合會,率先打造全省首個志愿服務云平臺;組建各類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2235支,孵化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600余個,打造出“七色花”“板凳課堂”“夸夸”“生態美超市”“幫幫忙”等新時代文明實踐特色品牌70余個。44個志愿服務典型榮獲全省“月度十佳”,“愛我中華·輪椅黃山行”等5個志愿服務典型入選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先進典型。全市參與志愿者人數達27.2萬人,志愿服務活動場次4.3萬余場,參與志愿者近35萬人次,總服務時長85萬余小時。
今年以來,黃山市當選全國“四個100”志愿服務典型1個,省級志愿服務典型13個;當選全國“四個100”先進典型1個、全國優秀青年志愿者1人、全國“百名最美生態環保志愿者”1人、全國科技志愿服務先進典型1個;服務先進典型當選數位居全省前列。
以志愿精神潤澤文明之花,以精神文明注入生機活力。吳偉剛說,全市各級黨組織、各類志愿服務組織和廣大黨員志愿者,通過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關愛自然的志愿服務活動,帶動、感染身邊人,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在黃山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2020年11月,黃山市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這得益于全體市民的廣泛參與和共同努力。
城市文明,體現在城市的一街一景中,更彰顯于人們的一言一行間。唯有人人爭當文明人,人人爭做文明事,文明城市才能恒久文明。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是一座城市的內在氣質。黃山市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道路上,不斷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改善人居生活環境,提升市民文明素養,擦亮了城市的“底色”,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倍增。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精神之光。只有“硬件”與“軟件”匹配,才能相得益彰。今天的黃山,980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道德的滋養,有好人的榜樣,有城市的溫情,這些將成為加快建設生態型國際化世界級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強大的精神動力。
編輯: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