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司法工作者送法進企業。潘 成/攝

“平安小哥”參與平安建設集體承諾簽名。 黃 法/攝

黃山,再次因為和諧平安,凝聚全社會的目光。
12月15日上午,在北京召開的平安中國建設表彰大會上傳來喜訊,黃山市繼2005年、2009年、2013年、2017年連續四屆獲評“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市”后,又一次獲得“平安中國建設示范市”榮譽稱號,第三次捧得平安建設最高獎項“長安杯”,成為我省有史以來唯一一個三捧“長安杯”的地級市。黃山風景區也同時獲評“平安中國建設先進集體”。
“長安杯”是全國平安建設和綜治工作的最高獎項,捧下“長安杯”,意味著一個地區的治安美譽度、社會和諧度、群眾滿意度均走在全國前列。
黃山三捧“長安杯”,實現平安(綜治)建設“五連冠”,是全市上下、社會各界連續20年堅持不懈推進平安黃山建設的成果。20年來,黃山市堅持將平安建設作為助力地方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秘密武器,讓“平安幸福”成為地區發展的競爭力。據悉,我市群眾安全感和對政法工作滿意度連續多年穩居全省前列。
1
建久安之勢
成長治之業
長治才能久安,一座城市的平安,從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始終把維護政治安全、經濟安全、社會安全、公共安全、網絡安全擺在突出位置,全面建設法治黃山、平安黃山,扎實開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圓滿完成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并常態化推進,高質量推進“平安黃山”建設,讓黃山成為共建共享的共同富裕示范區,成為人人向往的宜業宜游宜居美麗幸福家園。
——以平安建設促營商環境改善。健全司法產權保護制度,推進“江淮風暴”執行攻堅和執行長效機制建設,質效居全省前列;深化旅游綜合執法和旅游警務改革,建立旅游巡回法庭和旅游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立將民宿業納入旅館特種行業管理機制。
——以平安建設促發展環境優化。推出政法機關保障復工復產9條措施,開通“云法庭”微信調解”等政法網上服務平臺,保障民商事活動正常開展;深化政法“放管服”改革,加強“互聯網+政法服務”建設,開展“送法進萬企”“法治體檢進民企”等活動。
——以平安建設促民生環境提升。持續開展“法治護航精準脫貧”“法潤新安百村行”活動,高度重視做好脫貧攻堅工作;全面推進“政法超市”建設,讓群眾辦事“最多跑一地”;建立“流動車管所”為邊遠山區群眾開展辦證等服務。
——以平安建設促生態環境美化。聚焦新安江流域生態保護,探索建立生態保護巡回法庭、新安江生態保護檢察室,構建“檢察長+林長制”“檢察長+河長制”黃山模式。
——以平安建設促開放環境建設。完善皖浙毗鄰10縣(區)平安邊界聯創機制,跨區域代辦群眾戶籍、出入境等10余項事項;建立黃杭兩地法院系統“網上立案+電子送達+在線繳費”模式,歙縣法院成功調解全省首例長三角地區跨域立案案件,全市“長三角”跨域立案46件。
更有效地打擊犯罪,提高群眾安全感,是深化平安黃山建設的重點。多年來,黃山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視社會穩定工作,聚焦“五大安全”抓防范,科學合理引導“平安預期”,全市社會大局連續多年保持安全穩定,連續多年未發生影響政治穩定的重大事件、大規模的群體性事件、重大公共安全事件、重大安全生產事故。全市刑事案件發案率長期處于低位,連續13年實現命案當年全破;黃山風景區連續25年無群體性事件、連續15年無刑事案件。
如今,良好的綜治環境已經成為黃山優質營商環境和靚麗的城市名片,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來黃投資興業,安家立業。今年1-11月,我市新簽內資項目483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占32.7%,實際到位資金370.8億元,簽約項目落地率91.3%,開工率72.9%。
黃山,已經成為和諧穩定的幸福家園,高速發展的創業熱土。
2
解矛盾紛爭
提治理效能
走進黟縣西遞村,“作退一步想”調解工作室的文化墻上,“作退一步想”“和為貴”等字樣異常醒目。
“從反映問題到最終解決,短短幾天時間,讓我真切感受到黨委政府設身處地為老百姓辦實事、謀幸福。”日前,西遞村一村民感言,當地黨委政府接投訴后,第一時間安排西遞景區管委會調處,并下發限時整改通知書,問題得以解決。
隨著鄉村旅游、全域旅游全面興起,黟縣鄉村出現了不和諧“音符”,如“重金錢、輕親情”“爭祖產、鬧紛爭”“顧自家、鄰不和”等現象,給基層治理帶來挑戰。2018年6月開始,黟縣著力總結并在全縣推廣“作退一步想”調解工作法,致力于打造“作退一步想”調解工作品牌。通過廣大基層調解員不斷探索與努力,黟縣以“作退一步想”為基礎的人民調解工作法逐漸成型,形成具有特色的“聽、理、勸、借、讓、和”六字(步)工作法。
“為民服務要‘進一步’,解決糾紛要引導群眾‘退一步’。”西遞鎮黨委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該鎮充分利用“作退一步想”的感染力和理性說服力等優勢,化解群眾面臨的矛盾糾紛,進一步和諧黨群、干群及群眾間關系。
面對新時期、新形勢、新要求,黃山市不斷創新社會治理模式,探索實踐“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融合的鄉村善治模式,全面提升鄉村治理效能,不斷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這件事上法院要財力還要精力,面子上也不好看。你們各自都退讓一步,互相理解對方,把心頭多年的結解開,和平解決了情誼還在。”在蔣天林苦口婆心的勸說下,一樁長達數年的農村土地與房屋糾紛成功化解,雙方當事人握手言和。年近七旬的蔣天林是歙縣鄭村鎮牌坊故里鄉賢理事會會長,當過27年村干部其中12年的村黨支部書記,村情民意全在腦子里,矛盾糾紛到他這基本都能化解,評理靠的都是公道話。
村民有分歧,鄉賢來評理,這樣的鄉賢在黃山還有很多。近年來,黃山市創新“鄉賢+”矛盾調解法,不斷健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力求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鄰里更和諧,在促進自治、法治、德治有機結合中推進鄉村善治。
近年來,黃山市聚焦“五治融合”抓治理,“楓橋經驗”黃山實踐取得了新突破。創新“平安指數”體系,率先發布市域社會治理“平安指數”、行業平安態勢感知指數和警源治理、訴源治理、訪源治理感知指數;創新“作退一步想”工作法,打造全市統一標準化調解室千余間,妥善化解基層矛盾糾紛。創新“鄉賢+”矛盾調解法,發動鄉村退休教師、干部和有威望的能人等,通過組建鄉賢理事會、設立人大代表工作室等方式,參與鄉村治理,化解基層矛盾糾紛。創新建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皖浙兩省五市聯盟,牽頭推動黃山、宣城、杭州、湖州、衢州等皖浙5市社會治理政策措施融合、平臺載體融合、資源力量融合、服務保障融合,構建風險隱患共防、突出問題共治、惠民便民共享、平安建設共創體系。
鄰里間的糾紛變少了,居住的環境更美了,老百姓的話語權更多了……生活在黃山這片沃土上,群眾越來越切身感受到“五治融合”帶來的變化,越來越多地參與基層治理,共同譜寫平安黃山建設新篇章。
3
織守護網格
保和諧平安
在黃山,有這樣一支網格員隊伍,創城創衛時奔波忙碌,綜治維穩時沖在一線,疫情防控時風雨無阻。他們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不言苦、不說累,為了群眾的平安默默奉獻。他們的身影,也成為這個城市一抹耀眼的亮色。
確保社會和諧穩定,絕非政法部門一家之事。為此,黃山堅持打好“全民牌”,積極構建“綜治中心+網格化+信息化”工作體系,以“小網格”實現“大平安”,推動全民創建。以基層治理為根本,推行“多網合一”,先后出臺了《黃山市城鄉網格化服務管理暫行規定》《黃山市社會服務管理信息化平臺網格員管理指導意見》《黃山市網格員整合工作實施方案》《黃山市網格事件處理暫行辦法》等規范性文件,整合公安、信訪、司法行政、社會保障、衛生健康、生態環境、農業農村等部門的有關基層服務管理職能,實現基層服務管理“多網合一”。與此同時,為實現“網格服務零距離、網格管理全覆蓋、群眾訴求全響應”的網格化管理服務標準,2020年5月,黃山市正式啟動社會治理物聯網交互平臺項目,推動全市社會治理更加精準化、智能化。其中,“數據集成”板塊,通過“一網清”系統基礎數據與社會治理物聯網交互平臺的對接,初步實現網格采集數據與智慧社區采集數據等多渠道數據的實時交匯比對更新;“小微治理”板塊,實現網格化管理系統、智慧社區系統、I黨建系統、智安校園系統等基層治理信息系統的平臺交互和工作互動;“指揮調度”板塊,可切換到綜治視聯網實現遠程可視化會商調度、點對點與網格員視頻通訊;“研判預警”板塊,應用“一網清”系統與“智安校園”“雪亮工程”等系統的功能對接,可實現特殊人群、重點人群軌跡跟蹤和實時報警。“共治服務”板塊,匯集了便民服務、為民辦事、志愿服務等內容,可提高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參與度與體驗感。隨著物聯網交互平臺項目深度應用研發,必將發揮更大的數據聚集和系統集成的疊加效應。
在治理隊伍的聚合上,全市持續完善黨建和社會治理“雙網融合”體制機制,調整優化網格黨支部,實現基層黨組織對社會治理網格全覆蓋。建立“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黨小組)—小區(樓棟)黨小組(黨員骨干)”縱向聯動的三級組織架構,引導轄區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與網格結對共建,讓基層網格迅速壯大。據統計,目前全市共劃分網格2040個,配備網格員2024人。其中,城市社區劃分黨建網格500個,實現城區基層黨組織網格全覆蓋。
平安帶來千家樂,和諧催生萬象新。如今的黃山,居住者安心、往來者順心、投資者放心,“平安黃山”建設已成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響亮品牌。享受到平安建設成果的黃山人民正再接再厲,在錦繡山水上濃墨重彩地繪就平安和諧新畫卷!
記者手記
平安,是民生所盼、發展之基。平安黃山建設,關系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年前,為夯實基層社會治理根基,黃山市播下了平安建設的種子,經過日復一日的澆灌,當初種下的平安種子如今已生根發芽、枝繁葉茂——黃山市第三次捧得平安建設最高獎項“長安杯”,成為我省有史以來唯一一個三捧“長安杯”的地級市。
對黃山的老百姓來說,“平安指數”上的數據變化,正轉化成一種實實在在、不斷增強的幸福感,是實現富民安民、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軟實力”,更是建設美麗幸福新黃山的“正能量”。
平安建設,只有起點,沒有終點。黃山將一如既往高質量推動平安黃山建設,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讓企業家放心投資、舒心生活、安心發展,讓群眾從身邊小事、點滴變化中感受到法治黃山、平安黃山建設的實際成效,讓黃山真正成為一座平安和諧之城、美麗幸福之城。
編輯: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