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10月19日,第二屆徽學學術大會榮歸故里,在徽文化發祥地——黃山市,吹響徽學整裝再出發號角。
“與首屆大會相比,此次大會更加關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背景下,徽州文化與江南文化之間的關系,是一大進步。”上海師范大學中國近代社會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唐力行說,徽籍著名學者胡適提出的“大績溪”概念,推而言之,小徽州外也有“大徽州”,大徽州核心層次是“無徽不成鎮”的江南,其外圍層次則遍布全國乃至海外。
徽州是黃山人的精神家園和生存承載。黃山是徽州文化的發祥地,也是徽學的誕生地。廈門大學國學院院長、中國明史學會會長、教授陳支平贊道,“徽學,可以說是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一花獨放的地域學標桿,其形成和發展,不僅是徽州本地域內的歷史文化標桿,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一個極富地域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徽文化為核心的徽學涵蓋經、史、哲、醫、科、藝等諸多領域,博大精深、自成體系、異彩紛呈,是建設現代化新黃山、新安徽的寶貴文化資源,也是中國走向世界的獨特文化品牌。處在崛起趕超新風口,迎來大有可為新階段的黃山市,如何推動徽文化更好地展示于當代、流傳于后世?
“要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關于繼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戰略決策,繼承和弘揚以朱子學為核心的文化學術精神,繼承和培植徽州人民世代相傳的勤勞拼搏從業根基。”陳支平建議。
“新形勢、新使命,我們要利用學科研究,主動服務和強力推進社會實踐,徽文化更應如此。比如置身于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時代場景之中的古村落研究,更應強化對‘人’的關注,想廣大古村落村民和當地黨委政府之所想,急他們所急,幫他們所需,真正讓鄉村的‘人’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黃山學院原校長、教授汪大白說。
“‘大健康’背景下,要大力推動新安醫學+中藥種植+中藥開發+康養旅游+文化傳播等,跨學科、多領域融合促進新安醫學全產業鏈發展壯大。”黃山市新安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黃山市中醫院院長江國慶說。
黃山市委黨校副教授郗延紅表示,“包括傳統徽文化在內的江南文化是全面推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內生動力因素,要持續深耕傳統徽文化園地,加大徽文化產業招商力度,積極參與長三角區域范圍內的省際或市際共建活動,推進傳統徽文化與長三角一體化融合發展。”
……
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座黃山,每個人心中都藏著一個徽州,每個人心中都流淌著一條新安江。我們將扛起弘揚徽文化時代重任,用足用好徽州歷史遺存,堅持創意創新賦能,大力發展美麗經濟,培育壯大全鏈條徽州文化產業,建設以徽菜好物為代表的美食之都,創意發展非遺傳承、研學營地、康體養生等新興業態,推出“養生+養心”沉浸式體驗,打造快節奏現代人的心靈休憩之地,繪就山水共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壯美圖景。
編輯: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