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箬葉為箬竹的葉片,也稱棕箬、箬皮。作為林下資源的箬葉,在歙縣長陔鄉及周邊地區分布廣泛,是天然取之不盡的綠色“金庫”。每年六七月份開始,當地農民利用空閑時間,上山采摘箬葉出售,收入少則數千元,多則幾萬元。野生箬葉已成為當地農民眼中的“金葉”。
長陔鄉境內群山環抱,水資源充沛,該鄉附近的歙嶺、小連山、長陔嶺一帶漫山遍野的野生箬葉,葉片特別大,清香味濃,在市場上備受歡迎。該鄉6萬多畝天然的箬葉基地,年產箬葉(大年)超2000噸,大多銷往了國內的大型食品加工廠,部分還出口到了日本、韓國、新加坡等亞太地區。
“今年每公斤收購價12元左右,一個村民上山勞作一天,收入300多元,多的可達到500多元。”長陔村黨總支書記項振宇介紹說。據了解,每年六七月,是長陔鄉箬葉采摘和收購的高峰期,因為這個時候的箬葉在柔軟度與清香度上都是最好的。全鄉有800余農戶,3000余人從事箬葉采摘、加工等,葉農收入少的近萬元,多的達2萬元以上。該鄉現有箬葉收購加工企業3家,年銷售收入2000萬元左右。僅黃山金山葉茶業有限公司目前已收購當地村民的箬葉達到120多噸,收購資金突破300萬元,加上留守婦女分級、打包的收入,收購加工箬葉付給百姓的收入超過350萬元。
編輯: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