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7月17日,記者來到歙縣雄村鎮朱村村。村民曹成明家荒廢已久的宅基地內,一片片已被歸攏整齊的磚瓦正在等待著“蝶變”。駐村干部呂鹍告訴記者,曹成明家的這處宅基地已經荒廢了近20年,既產生不了收益,又影響村內環境。今年6月,伴隨著朱村村“閑置農房宅基地盤活利用項目”開展實施,曹成明家的宅基地也從“沉睡”中醒來。
“隨著收入水平提高,很多村民都選擇到縣城購房,村內眾房、無功能房、宅基地大量閑置,部分因無人管理修繕成為危房。今年初,雄村鎮提出由朱村村集體集中收儲盤活利用朱村老街24戶閑置農房和老屋,壯大村集體資本,同步引進社會資本打造民宿和農家樂產業集群,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呂鹍說。舊房即將展新顏,曹成明對此非常期待,他說:“隨著項目的成功實施和鄉村旅游的發展,我們村民也能得到實惠,游客來的多,家里土特產也能賣個更好的價錢!”
來自市財政局的方頌維作為專技人員,和駐村工作隊隊員積極配合,為項目的順利推進發揮了積極作用。“我與鄉村干部一道把項目謀深謀實,努力提高項目的可操作性,并在項目資金使用管理和項目運營的預期收益管理方面提供指導服務,同時在牽線搭橋、引入社會資本方面為項目提供幫助。”方頌維說。
鄉村“蝶變”謀發展,項目開展以來,“金融村官”持續加大宣傳力度,爭取讓更多村民享受到金融支持的紅利。曹森來自于歙縣農商銀行,他向記者介紹說:“我們支行針對閑置農房和老屋流轉、民宿農家樂建設發展等有資金需求的農戶發放信用貸款,或對經濟合作組織繼續加大信貸投入,對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進行貸款授信。根據鄉村振興戰略,農戶或經濟合作組織發展產業放寬準入條件,以良好的信用為背景,根據家庭收入、征信情況對家庭綜合評分,對應評分就可以授信相應信貸資金,讓有發展意向的農戶不為資金問題而發愁。”
擰成一股繩,鉚足一股勁,在駐村工作隊、專技人員及“金融村官”這個“產業服務團”共同努力下,目前村里已完成4戶簽約,6戶達成意向即將簽約,預計8月份完成全部農房流轉工作。
編輯: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