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四千工程’對企業幫助很大,通過托舉的力量,讓企業可以站得更高。”1月7日上午,市政府新聞辦“四千工程”主題新聞發布會開進黃山博藍特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行政部經理江虹如是說。
2021年,我市駐企服務隊多次主動上門幫助企業成功申報省企業技術中心,成功認定省數字化車間;實施“百博入企”“海聚英才·揭榜掛帥”等人才專項活動,幫助企業先后引入中南大學鄭煜教授團隊、中山大學劉京京教授團隊,解決創新研發中遇到的“卡脖子”難題,助力企業科研技術發展。
實施“四千工程”以來,不只在黃山博藍特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黃山大地處處都能感受到我市經濟社會蓬勃發展的激情和脈動。
關鍵詞一:謀在高遠
唯有登高,方能望遠。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謀劃好今后的工作,必須準確把握世情、國情、省情、市情,認清客觀規律,適應形勢變化,做到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于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實現加速崛起、跨越趕超的背后,是清晰的奮斗目標和明確的工作思路。
去年以來,市委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委重大決策部署,組織實施“四千工程”,累計選派3180人到企業項目、上級單位、先進地區、基層鄉村學習鍛煉,努力提升干部隊伍能力素質、改進工作作風,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由此帶來的,是一組令人振奮的數據,一份亮麗的成績單。
2021年1—11月,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長13.9%,增速高于全省水平3.0個百分點,居全省第7位;全市村均經營性收入33.3萬元、同比增長32%。通過體悟實訓簽約的項目達到143個,協議投資總額276億元;新簽長三角項目372個,協議投資額361.2億元、到位資金120.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0.2%和18.3%。
阿里巴巴鄉村特派員、圣戈班全資收購安徽匯杰、衡寬皖港澳國際會客廳等一批重點項目順利落地,聯合利華立頓茶葉基地順利達產,迎客松啤酒實現黃山啤酒首次出口東盟市場……
關鍵詞二:奮楫篤行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
區域、城市之間都在各展所長、探索新路,重塑態勢、競相發展。誰能奮起一躍、搶占先機,誰就能積累勝勢、贏得未來。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建設生態型國際化世界級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加快打造“五個之城”,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全面發力、加速崛起。
——以最大誠意廣泛招才引智。制定實施“迎客松英才計劃”,提出8個人才專項引育計劃和鼓勵創新20條具體舉措。舉行“海聚英才·揭榜掛帥”活動,吸引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40個團隊幫解技術難題,合作金額超5000萬元。
——以創新思維深化體悟實訓。選派895人赴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21個地市340余家單位體悟實訓,其中,創新選派257名民營企業家體悟實訓,把603名隊員掛在企業,切身體悟先發地區前沿理念和市場環境。
——以優質服務推動企業發展。市縣兩級累計選派干部992人,以工作專班形式入駐服務重點企業(項目)492家。駐企服務隊員累計走訪企業(項目)8064人次,與企業溝通聯系5957次,召開資源要素協調對接會392場次,幫助解決企業訴求682個、滿意率99.5%。
——以精準幫扶助力鄉村振興。選派駐村干部、金融專員、專技人員1293人下鄉,實現行政村幫扶全覆蓋。選派干部圍繞鄉村振興,謀劃村級產業發展項目736個,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2700余件。
“四千工程”用一項項具體措施,展現出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的生動實踐。
關鍵詞三:闖出新路
沒有等出來的輝煌,只有干出來的精彩。
干部們親身感受先發地區新理念、新經濟、新產業迸發出的強大活力和居安思危、競相發展的勁頭,感受到企業一線創新創造的智慧和勇氣,形成心得體會800余篇,深化用市場的邏輯謀事、用資本的力量做事的理念,從思想融合入手,逐步改進工作方式,推動黃山與先發地區在發展上真正接軌。
參照麗水模式打造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推進核算體系設計、交易平臺建立、補償機制完善等工作,首筆水權項目成功交易;學習浙江產投經驗,設立黃山市戰略性新興產業招商引導基金,并發揮產業基金撬動作用,簽約項目6個……我市堅持研機析理,把實訓感悟、工作感受切實落實到“轉作風”上來,形成59項改革創新做法。
聚焦項目快速落地和促進企業成長,各地各單位紛紛創新舉措,提升服務效能。先后開發“小微快貸”“云稅貸”等金融產品解決融資難題,對接落實資金42.6億元。建立“共享用工”“調劑用工”模式解決短期勞動力短缺問題。利用“稅企直聯互通”線上平臺為企業開展個性化政策輔導,讓企業應享盡享稅收優惠政策。實行項目審批“承諾制+容缺辦理”,審批時限壓減7-14個工作日。
圍繞打造“五個之城”,不斷增共識、謀思路,凝聚起了眾志成城的發展合力。駐黃單位先后選派10人向上掛職、24人參與駐企服務、45名郵政市場專員下鄉服務。稅務、電力、銀行等單位主動為企業發展、項目落地提供支持保障。企業、商協會積極協助對接實訓平臺,組建黃山市企業(企業家)對外交流協會,深度參與相關工作。
在外出交流中不斷推介黃山品牌、提升黃山影響,舉辦“創意黃山 點亮未來”亮相大上海等宣傳活動,讓黃山的生態文化“富礦”走出大山。市外媒體也紛紛將焦點對準“四千工程”,《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媒體刊文280余篇介紹我市工作做法。
“干”在當頭,“四千工程”已經成為推動黃山崛起趕超愿景變成現實風景最直接、最有效的打開方式。錘煉干部隊伍、創新工作舉措、提升服務質效、凝聚發展合力,暢通企業、項目、人才引進渠道,建立落地轉化、跟蹤服務良好機制……正是這些“量身定制”的政策條件疊加產生聯動效應,讓黃山的發展步入了快車道。
如今的黃山,正馳騁在追趕超越的征途上。
編輯: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