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12月30日上午,“迎客松”杯徽州臭鱖魚烹飪大賽在市中心城區世紀廣場舉辦。來自全國各地120位“廚神”端出百道臭鱖魚菜肴,讓人耳目一新、垂涎三尺。
“沒想到臭鱖魚還能有這么多種做法,真是大開眼界,每一樣都好想吃。”市民胡麗枝圍著展臺走走看看,不時駐足驚嘆,掏出手機記錄。
本次大賽中,參賽選手紛紛跳出臭鱖魚傳統紅燒方法,在烹調方法運用、食材搭配、色彩搭配、器皿選擇等方面打開思路、創新方法,再通過升溫加熱,讓臭鱖魚的色、香、味、形更加獨特。臭鱖魚頓時從一道經典徽菜名品變成具有歷史、文化、技藝和美學價值的藝術品,擁有了更多可能。
讓市民直呼意外的是,不少大廚用巧思妙手在菜肴外形上下了一番功夫,把臭鱖魚變成蜂巢、竹筍、荔枝、菊花、水晶包……來自淮北市徽香皖味的大廚王敬虎帶來的就是一道蜂巢臭鱖魚,只憑外形,你很難將它和臭鱖魚聯想到一起,“以前做過蜂巢生蠔、蜂巢蝦,效果都不錯,這次把原汁原味的臭鱖魚包裹進蜂巢粉里再一起炸,口感更有層次,菜肴看起來也更有檔次。”“我帶來的是蔥油粉蒸臭鱖魚,繼承的是傳統臭鱖魚腌制方法、加工技藝,再用徽菜粉蒸肉做法來做,肉質酥嫩又不會膩,蔥油加持又讓菜肴提香不少。”屯溪區大頭徽菜樓廚師長汪紹林滿臉笑容,熱情地給大家介紹他的菜品。傳承不守舊、創新不忘本,粉蒸臭鱖魚、五城米酒蒸臭鱖魚、松鼠臭鱖魚……大賽現場,不少大廚和汪紹林一樣,選擇用其他經典名菜的傳統烹調方法燒制臭鱖魚。傳統與傳統碰撞同樣產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化學反應,贏得裁判和市民交口稱贊。“今天的菜品看得我眼花繚亂,工藝、顏色、器皿、口味多種多樣,感覺太棒了。”大賽裁判長孫曉春激動地說。
本次大賽由市政府與中國烹飪協會聯合主辦,旨在更好地傳承徽菜技藝,傳播徽州文化。大賽主辦方之一、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傅龍成認為,通過比賽,有利于進一步放大徽菜和黃山餐飲業在全國的名店、名品和名師效應,進一步適應線上線下融合經營趨勢,讓更多海內外消費者多渠道多角度了解臭鱖魚、認識徽菜,進一步帶動和促進黃山市優質農產品在全行業、全省乃至全國推廣。
小小臭鱖魚,徽菜大產業。據悉,近年來,我市把臭鱖魚作為打造“雙百億”徽菜產業集群的爆款來培育,持續推動產業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全市臭鱖魚產業年產值近40億元,年經營收入超3000萬元的生產銷售企業20余家,其中超億元的6家,涌現出徽廚、徽悅、苗知府、鐘大廚、徽府源等一批知名品牌,產業規模和質量效益顯著提升。
編輯: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