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向東廠·漫畫谷”內,曾經的圖書俱樂部如今已經改造為一所公益書館——“向東書館

“中電杯”黃山市首屆電競大賽暨黃山文創小鎮電競嘉年華活動在黃山市城市展示館火熱開啟
黃山是享譽世界的中國名片,獨擁文化自然“雙世遺”、歷史文化“雙名城”,這里山水相濟、人文共美。
如果問:從山水到人文,黃山如何在趕考路上“破圈”?
答案是:創意。
全球已經進入創意時代。建設生態型國際化世界級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是黃山的城市定位,創意更是不可或缺的動力引擎。一年來,市委市政府搶抓機遇、借力東風,全面推進創意黃山建設,全力打造創意創新之城,以黃山、徽州兩個頂流IP,鏈接全球創意資源,推動創意賦能發展,實現從不動聲色的靜靜開放到有聲有色的精彩綻放。
1 挖潛力?澎湃無限創意動能
平凡的石頭磚塊變成珍貴的徽州三雕,常見的道地食材變成網紅的徽菜好物,閑置的徽州古宅變成靜謐的特色民宿……滾石上山需要動力不竭,爬坡過坎需要閃轉騰挪,黃山有精妙的創意結晶,有濃厚的創意基因,有無窮的創意資源,如何挖掘資源潛力、突破制約瓶頸、煥發全新活力?
上世紀六十年代,一大批上海技術員和知識分子來到皖南大山建設“小三線”廠,這些特殊時代的工業遺產雖已退出歷史舞臺,卻承載著一代人的青春記憶,需要用創意和創新將過去與未來的時空打通,賦予更多的文化內涵,塑造出有特色的品牌。位于屯溪區屯光鎮草市花園的“向東廠·漫畫谷”就是最好的見證:向東廠舊址被廣東省茂德公集團改建成特色文旅項目,通過漫畫、彩繪、手工、展陳等藝術形式對原有的老廠房進行修繕、改建,原本凋敝的山塢如今有了咖啡屋、書館、藝術展廳,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游人來此打卡懷舊。距此不遠,由黃山城投集團打造的紅光創意云谷項目也已啟動……經歷了歲月變遷和洗禮的“小三線”,在創意的雕琢下,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創意不僅體現在粉墻黛瓦的建筑中,更蘊藏在濃油赤醬的徽菜里。在“創意黃山·點亮未來”亮相大上海活動中,徽州傳統名菜臭鱖魚化身時下流行的某款游戲中的二次元人物;在我市舉行的大江論壇·皖臺青年三創論壇上,先后就讀于南京師范大學和臺灣淡江大學的臧泳榮分享了他研發的便攜式徽州臭鱖魚罐頭;黃山云門山居創始人程志強創新推出融合徽菜——田螺臭鱖魚,田螺吸收鱖魚湯汁美味,鱖魚吸收田螺之鮮。同為“臭”名遠揚的鱖魚,融入創意,傳統徽菜“活”了“火”了,這不正是創新的意義所在?
文化傳承需要市場的力量,文化創意需要產業的加持。花山世界、黎陽in巷、西溪南古鎮等糅合傳統時尚,一經推出便成了各方追捧的網紅爆品;徽州天路、四月鄉村、陽產土樓等鄉村旅游點,一經創意加持就變成了打卡勝地;夢鄉村、塔川書院、拾庭畫驛等依托徽派古建打造的特色民宿,營造出“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的閑適淡然,成為文化旅游和現代服務業新的增長點。“十一”期間,560萬海內外游客流連于此,黃山越來越成為充滿現代氣息、創意時尚的現代服務業聚集地,快節奏現代人的心靈休憩之地。
2 激活力?點亮未來崛起趕超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在大數據、物聯網、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環境下,創意創新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越加凸顯。只有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水平,才能讓傳統產業煥發生機、蓬勃發展。
安徽新諾精工前身是黃山皖南機床有限公司,近年來通過實施技術改造、產品更新,產值從2003年約2000萬元增長到2020年5.4億元,增長了26倍,企業從傳統制造業升級為智能制造產業,成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實現了強勢“進階”與華麗“蝶變”。這充分說明,只要注入創新的動力,傳統產業照樣能騰飛。
在許多人眼中,文化底蘊深厚的黃山是一名“文科生”。然而,真正的國際范城市應當文理兼通。黃山要爭做全面發展的“優等生”,自然不宜“偏科”。近年來,我市雖然在特色小鎮打造、旅游“伴手禮”開發等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融入了現代的創意元素,但總體來說,在如何將好的創意與資本和市場深度對接來賦能產業發展,打造新產品新業態、發展新產業新經濟上,還缺乏頂層設計和具體舉措。
找準問題癥結方能有的放矢。傳統旅游城市必須選擇城市更新的路徑,而發展創意經濟是黃山崛起趕超的必然選擇。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頂格傾聽、頂格協調、頂格推進,密集帶隊外出學習考察招商,牽頭邀請客商面對面茶敘發展,在融杭接滬的背景下,瞄準創意經濟,與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密切交流合作,以無邊界創意賦能產業發展,以跨界融合提升產業能級,以創意引領優化產業要素,打造全要素耦合、多產業融合的發展生態,創新設立智能制造產業基金,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汽車電子、新材料和綠色軟包裝產業,積極發展人工智能、數字創意、生命健康產業,做特做強綠色食品、徽派古建產業,科學布局未來新興產業,構筑與黃山生態環境相適應、與徽州文化底蘊相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今年6月,市政府與長三角創意委共同簽署了《“鏈接全球創意資源,擦亮黃山國際名片”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拉開了雙方共同打造“創意黃山”品牌的序幕。
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只要拓寬思維、開動腦筋,打破固有的觀念和方式,創意無處不在。12月9日上午,黃山信投集團攜手阿里拍賣,歙縣昌溪鄉萬二村首批3棟閑置農房20年經營使用權成功競拍,成交額18.2萬元,這在全國尚屬首次。此前還創新推介模式,通過直播“云看樣”,將“雙12”直播間搬進鄉村,讓火熱的直播經濟和沉睡的鄉村資源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深藏閨中的古村落以其震撼風貌吸引了200多萬人次觀看,展示了徽州厚重的文化創意因子,這也是我市“創意賦能鄉村振興”的一次有益嘗試。
3 強支撐?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黃山已進入高鐵時代,交通暢達,但很多人的思想觀念、理念與發達地區還有差距。正如市黨代會報告中所說,“我們已經擺脫地理空間的偏居一隅,我們更需要擺脫思想空間的偏安一隅……”進入新階段,站上新風口,黃山發展需要更多的創新創意,需要更好的開放。
創新要想成功,人才是第一要素。人才總量不足、高層次人才稀缺是黃山的最大現實。直面現實,我市加快招才引智步伐:“創意黃山 青春young”碰撞出創意的火花,“迎客松”杯創意創新創業大賽讓創意走進現實。11月20日,“創意黃山 青春young”第二季暨黃山發展大會青年創意發展論壇舉辦,同步開展以“創意黃山‘競’在徽州”為主題的黃山市首屆電競大賽決賽暨電競嘉年華活動,電競潮玩、非遺民俗、后備箱市集、跳蚤市場、美食小吃……青年創意市集,處處洋溢著蓬勃向上的青春活力。隨著年輕人成為旅游消費新生代,營造富有時尚青春元素、充滿現代感的城市空間,讓好學、好看、好吃、好玩成為新的消費IP,不斷增強對各類優秀人才特別是年輕人才的吸引力,讓更多年輕人在創意中成就人生精彩,對于黃山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如何讓年輕人在黃山創業生活降低成本、提高質量?12月10日,黃山市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關于實施“迎客松英才計劃”引領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試行)》的相關消息。該政策明年1月1日起施行,我市將高水平推進引才用才機制改革,構建有利于人才成長的培養機制、人盡其才的使用機制、各展其能的激勵機制和脫穎而出的競爭機制,讓各類人才始終站在黃山創意發展的C位。
人才與城市是相互成就的。我市為招攬、留住人才“放大招”,越來越多的青年也在為這方多彩活力的熱土代言:祁門際源春茶業的江雪霞,原創“粽茶”一經推出就成為“爆款”,去年實現營收1200萬元,帶動周邊180多戶茶農收入增長2倍多,真正讓一片葉子帶富一方百姓;松子傳媒的張喆,以《松子叨嗶叨》展現徽州文化底蘊,播放量達到600萬+;80后湖北姑娘鄧茜,放棄大城市生活,選擇在黟縣開辦民宿塔川書院,用創意創新激活農村沉睡資源,日前上榜全國甲級旅游民宿……“近者悅遠者來”的人才生態,在黃山加速形成。
4 重實效?城市形象魅力升級
敢于創新的城市,才是充滿希望的投資興業熱土。“到黃山去!”正成為一種現象和趨勢。
這一年,各類商協會和企業紛紛走進黃山,400多個重點項目順利簽約,世界500強聯合利華立頓茶葉生產加工基地整體落戶。一個個重大項目相繼落地,一批批海內外游客流連忘返,一段段國際交流聯通世界,一趟趟滿載祁紅屯綠中國香的班列奔赴中歐中亞,一個個論壇展會跨越時空鏈接全球,黃山展現出無窮魅力、無比活力、無限潛力。世界旅游組織秘書長祖拉布深情點贊,“黃山是中國最受歡迎和最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今年三季度以來,我市相繼舉辦了10多項重大活動,涉及創意創新、雙招雙引、特色小鎮、徽州文化、民宿產業、電競大賽等領域,積聚了人氣,提升了形象,刷新了人們對黃山的認知,加快推動了人才、資金、項目等要素聚集。隨著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黃山科創基地、長三角創意委黃山分中心暨長三角(黃山)創意經濟研究院、皖浙贛閩五市生態價值聯盟、中外企業家聯合會文化旅游專委會、中節能生態產品發展研究中心黃山分中心、青年創意(黃山)聯盟、安徽省首個醫藥創新柔性服務黃山工作站、黃山中科創新廣場等一批機構落地,也讓更多的人認識到:高質量發展、新時代振興,需要更多創意、更多動能。
城市因創新而發展,因創意而精彩。銳意進取、篤定前行,在創意創新的沃土上,黃山市將以開闊的眼界、開放的胸襟、開拓的姿態,積極構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開放與發展、旅游與宜居的城市新形象,吸引天下創意英才,匯聚全球創意資源,以國際視野和全球眼光開展人文交流,打通黃山走向國際的“條形碼”,成就一座被全球創意加持的現代化新黃山。
創意創新,智匯未來。看,開放的黃山青春飛揚,正奔向更富詩意的遠方。
創意創新是激發城市活力的推手。
黃山是一座與生俱來的創意之城、夢想之城,徽派古建、徽州藝術、徽菜美食、新安醫學等徽州人的智慧結晶,為發展創意產業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不竭的靈感,也成就了“創意黃山”得天獨厚的氣質。
擁有多重疊加優勢的黃山,如何把資源優勢變成競爭優勢、經濟優勢、發展優勢?需要我們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和省市黨代會精神,以創新的一脈一絡編織,用實干的一磚一瓦鋪砌,高奏發展最強音,打造創意強磁場,通過集聚創意人才、創意項目、創意賽事,推動更多創意創新碩果在黃山落地開花。
編輯: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