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山繞清溪水繞城白云碧嶂畫難成”,古徽州的韻味受到不少文人雅士青睞。而今,從歷史風塵中走來的傳統村落,承載著一方風土人情,在推進鄉村振興的浪潮中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傳統村落是我國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是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積淀和縮影,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切入點。黃山市共有中國傳統村落271個,占比安徽全省67.75%,數量排名全國第二。

今年6月,安徽省人民政府與字節跳動科技公司簽署了《字節鄉村計劃合作框架協議》,黃山市成為合作的首發落地城市,為黃山市打開了一個展現田園徽州好物、煙雨徽州好景、村落徽州好品的新“窗口”。

近日,字節跳動科技公司對黃山高校、黨校培訓場地設施進行調研,深入徽州傳統村落、特色產業基地、電商產業園區企業等現場走訪體驗,對徽州山水、村落文化、特色產業產品給予了高度肯定。

在黃山市-字節跳動鄉村計劃調研座談會上,項目組詳細介紹了黃山市-字節跳動鄉村計劃三個活動:黃山寶藏古村活動,頭條學堂預備講師培訓班,村落守護人計劃。

黃山寶藏古村活動
本次活動計劃總體傳播量1億次,實現黃山地區50個村落數字化工作,挖掘并長期運營20位村落守護人。

與全國其他地區傳統村落相比,黃山市部分傳統村落有著規模大、旅游開發程度高、商業化完備等特點。如傳統村落西遞、宏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西遞、宏村、唐模村、呈坎村、潛口村等傳統村落入選國家5A景區。
黃山寶藏古村活動不僅有利于加強社會保護中國傳統村落的意識,而且對徽州村落之美、徽州文化之博起到了一個更好宣傳作用。

核心路徑:
核心路徑一:地區活動,showcase打造
從生活文化、傳統民俗、地道美食、旅游體驗、非遺技藝等方面集中展示黃山傳統村落內容。
核心路徑二:頭部達人出行,打造出圈文旅品牌
以“自駕徽州天路,探索江南獨庫公路”為體驗線路,邀請頭部達人體驗黃山傳統村落,打造古村類文旅品牌。
核心路徑三:定制古村特效,激發全平臺參與
通過黃山市傳統村落環境提煉視覺元素,延展古村相關抖音特效,特效關聯#寶藏古村話題,邀約平臺頭部達人示范,帶動全平臺特效投稿。
核心路徑四:古村錄入傳統村落小程序
基于寶藏古村傳統村落抖音小程序,將活動中涉及到的傳統村落在運營傳統村落小程序內展示。
實施路徑:
自駕徽州天路,探索江南獨庫公路

皖浙1號旅游風景道?徽州天路跨屯溪區、休寧縣、歙縣的8個鄉鎮,沿途旅游資源較為豐富,因特殊的地質地貌,會有臨時封路情況,被譽為“徽州獨庫公路”,串聯起了黃山最精華的傳統村落。

本地達人可從“吃、住、玩、文化”四個內容主題,創作傳統村落航拍、旅拍體驗內容,在數字博物館的基礎上,為村落留下影像記錄。
頭條學堂預備講師培訓班
聚焦鄉村振興領域的人才振興,全面培養黃山鄉村振興人才。通過培養黃山市本地化講師隊伍,在院校、社會等體系中持續開展培訓工作,不斷培育和扶持鄉村創作者。為本地新媒體人才培養、新業態產業培育等提供平臺與資源。
培訓分線上、線下兩個部分,聚焦基礎運營與實操、平臺規則與功能法律法規、剪映基礎操作、新媒體運營、直播、短視頻、內容電商等方面。

本次活動計劃招募200名本地創作學員,線上考試80分以上的前100名學員進行試講視頻考核;綜合線上考試成績和試講視頻考核得分,選擇前60名學員進入線下培訓。

村落守護人計劃
招募20名村落守護人,將本地創作者與鄉村建立連接,形成創作者對應鄉村的“村落守護人”機制,給予“村落守護人”長期的運營和資源扶持,激勵其圍繞著村落風貌、美食特產、特色民俗、生產勞作等內容方向長期進行內容創作,并鏈接到村落產業,推動鄉村發展。

本次選拔流程堅持公開、平等、競爭、擇優原則,重點選拔具有良好職業道德、較高技術水平,能起到示范帶頭作用,對鄉村發展有積極貢獻的優秀本地創作者。不僅為黃山鄉村挖掘一批非常有實力的網絡直播“新農人”,更為保護徽州傳統村落的保護與宣傳,建立一支熱愛徽文化、喜歡古村落的“職業化”隊伍,為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提供支撐。
山里DOU是好風光
是不是對我們的鄉村振興
充滿期待
希望更多的“新農人”能為
古村落發展積蓄力量
說到鄉村振興,不得不提“千名干部下鄉助力鄉村振興工程”。

“四千工程”實施以來,我市已選派駐村干部522人、金融專員419人、專技人員352人,共1293名各類人才,實現行政村幫扶全覆蓋,以助力產業振興為關鍵點,建立“1211”專家服務體系(市級專家庫、縣級產業發展和規劃建設服務團、鄉鎮產業發展服務站、村級產業發展服務隊),真幫實促、真抓實干,接續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一 聚焦重點工作抓落實
駐村干部、金融專員、專技人員三支隊伍根據“一村一策”制定產業振興工作計劃,按照“1+X”模式(重點聯服務1個村,同時指導服務X個村),指導各村完善集體經濟、鄉村產業發展規劃。

駐村干部與第七批選派干部有序銜接,持續發揮“先鋒隊”“生力軍”作用。目前已謀劃村級產業發展項目736個,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2600余個。金融專員走村入戶,扎實開展“七個一”活動(謀劃一個集體經濟項目、提出一個助力發展金點子、舉薦一批鄉村振興人才、組織一場金融風險防控宣傳、舉辦一堂鄉村振興講座、辦理一件鄉村振興講座、辦理一件助農發展實事好事、開展一次雙招雙引對接),共授信6.89億元、用信3.82億元。專技人員下沉一線,分析集體經濟發展遇到的瓶頸和問題,開展精準幫扶。按照“1211”模式,分梯隊、分層次開展服務指導,累計幫扶891人次,指導158個扶優扶強村制定發展集體經濟三年規劃,幫助612個村謀劃入庫項目1122個。
二 聚焦嚴管厚愛激活力

選派單位認真當好選派幫扶干部的“娘家人”,切實履行幫扶職責,積極為村提供項目支持,幫助選派干部用好產業發展政策,多措并舉激發選派干部干事創業活力,推進項目落實落細,助力鄉村發展,實現村民受益。嚴格落實選派干部待遇保障,各地各單位主動為駐村干部改善食宿條件,以保障選派干部的生活工作條件,讓選派干部安心扎根、服務在村。選派單位和鄉鎮黨委及時與駐村干部談心談話、開展慰問,了解其在生活上的困難與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積極為其答疑解惑、解決困難。
三 聚焦精準服務添亮點
選派人員立足村情,幫助厘清發展思路,梳理村集體經濟和產業發展難題,逐級研究解決路徑,謀劃一批發展項目,靶向發力,全面助力鄉村振興。

屯溪區明確“鄉村旅游帶動型、資源盤活利用型、資產經營收益型、資本投資分紅型”發展路徑,黃山區構建“產業+企業+村集體+農戶”利益共建共享機制,高新區探索“支部+”的黨建引領產業發展新模式。休寧縣開展4+N產業幫扶體系(4大產業:有機茶、菊花、泉水魚、紅色旅游,N為其他產業)豐富指導形式。市委組織部、市集體經濟辦按月印發工作提示,定性定量明確任務;徽州區印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口袋書”,歙縣制定產業指導員工作手冊。祁門縣制定特色產業到戶項目獎勵辦法。打造特色品牌。
扎根基層、服務基層、造福基層
打造留得住、能戰斗、帶不走
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
真幫實促、真抓實干

相信在多方力量共同努力下
我們的鄉村會越來越好
真正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編輯: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