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劉其勝的養殖場,有活蹦亂跳的小豬崽,也有長得膘肥體壯的大豬。“今年培育的能繁母豬下了30頭豬崽,忙是忙了點,但日子有盼頭。”日前,劉其勝一邊喂著豬一邊說。
劉其勝是黟縣美溪鄉黃姑村人,一家5口,原是建檔立卡貧困戶,靠著扶貧政策幫扶,以及夫妻倆在外務工,實現了脫貧。這兩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外出務工不景氣,劉其勝產生了在家養豬的念頭。
今年年初,劉其勝開始選址,“我養的是生態跑山豬,要有放養的空間,選址上多花了點心思。”最終,他將養豬場建在了柯村鎮湖田村團結組,并買來了第一批母豬。“共有6頭母豬,第一次養豬,規模不敢搞太大。養豬看似簡單,其實很復雜,也很辛苦,還有風險,得慢慢來。”
就這樣,劉其勝當起了“豬保姆”,起早貪黑。白天豬兒放養在外面,他就清掃圈舍,整理雜物,確保豬兒們有個清爽干凈的生活環境。養豬知識匱乏,他就利用空閑時間在網上學、在書本上學,還向有經驗的養殖戶請教養豬專業技術和管理方法。在他的精心照料下,今年6月,兩頭母豬順利下了30頭小豬崽。這讓他高興得合不攏嘴。
“現在政策好,7月初村里就協助我申請了特色種養業提升工程到戶項目扶持資金,能補助5200元。家里所有的豬,縣農水局統一給買了保險。我現在要做的就是將這些小豬崽養得白白胖胖的,等到來年出欄的時候,定是一幅好光景。”
編輯: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