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今年是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三周年。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是光榮使命,也是重大機遇。兩年多來,我市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把準自身定位和優勢,奮楫潮頭、逐浪高歌,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步伐,譜寫高質量發展嶄新篇章。今年上半年,我市GDP增長14.6%,增速位居杭州都市圈城市之首,同時高于長三角三省一市的增速,在2021(第十屆)中國國際生態競爭力峰會上我市榮列2021中國最具生態競爭力城市。
●在交通互聯上,接軌長三角綜合交通體系,重點推進昌景黃高鐵、新安江航道綜合保護開發利用等54個交通項目,目前已有建成在建和規劃高鐵10條、高速10條,與長三角城市之間以高鐵、高速、航運為重點的立體交通走廊加快形成
●在產業協同上,突出園區合作,強化“雙招雙引”,已舉辦兩屆黃山發展大會,累計簽約項目227個、總投資近1300億元
●在綠色共保上,建立了新安江上下游流域保護治理聯席會議制度,與杭州市聯合成立新安江流域上下游水環境聯防共保協調工作組
●在民生共享上,與衢州市、南平市、上饒市建立皖浙贛閩四省邊際四市公共衛生合作機制,與上海市、無錫市、慈溪市等滬蘇浙皖7家中醫醫療機構合作建設長三角一體化中醫醫聯體,就醫結算實現杭州都市圈“一卡通”。推進長三角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和“跨省通辦”,實現46個事項長三角“一網通辦”
2018年1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宣布,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并上升為國家戰略。這塊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從此承擔起非同尋常的國家使命。
2020年8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合肥主持召開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抓好重點工作,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斷取得成效。
打開中國地圖,黃山如同一枚美麗的楓葉,緊密鑲嵌在長江三角洲區域南翼門戶。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是光榮使命,也是重大機遇。兩年多來,我市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把準自身定位和優勢,奮楫潮頭、逐浪高歌,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步伐,譜寫高質量發展嶄新篇章。
高位推動,爭當區域一體化排頭兵
我市對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為雙組長的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制定出臺了落實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實施方案,明確“兩地三區”發展定位和八個方面66項具體任務、23個重大工程。新安江—千島湖生態補償試驗區等13個重大事項列入國家《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皖浙1號旅游風景道等22項重要事項寫入《安徽省實施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發展規劃綱要行動計劃》,30個重大事項列入《杭州都市圈發展規劃(2020—2035)》。
近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十四五”實施方案對外公布,到2025年,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我市有不少項目都被列入“十四五”時期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點項目清單。其中包括杭黃綠色產業園開工建設、黃山國際健康產業協同創新先行先試示范項目主體工程完工、黃山市域旅游鐵路項目實現新開工、昌景黃高鐵及池州—黃山高鐵陸續完工、規劃建設皖南—浙西南生態屏障、總結推廣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經驗、高水平建設新安江—千島湖生態補償試驗區、新安江百里大畫廊主體工程完工等。
落實一體化發展戰略,我市先后成功加入杭州都市圈、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與杭州、湖州、嘉興、紹興、衢州五市簽署“1+9+4”戰略合作協議,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今年6月,我市黨政代表團再赴上海市楊浦區考察學習,與楊浦區人民政府簽署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合作協議。成功舉辦“創意黃山 點亮未來”亮相大上?;顒樱c長三角創意專委會聚焦創意經濟產業發展建立戰略合作關系。
與寧波市開展海鐵聯運合作,黃山—寧波港海鐵聯運項目順利推進。與無錫市簽訂推進物聯網產業發展深化區域戰略合作協議,探索在創新平臺、技術研究及科技轉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今年以來,我市各級各部門與滬蘇浙城市交流互訪510余次,達成合作事項百余項。
漸入佳境,朋友圈互動日益頻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要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以一體化的思路和舉措打破行政壁壘、提高政策協同,讓要素在更大范圍暢通流動,有利于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實現更合理分工,凝聚更強大的合力,促進高質量發展。我市著眼于一盤棋整體謀劃,深化跨區域合作,融入一體化發展取得實在成效。
在交通互聯上,接軌長三角綜合交通體系,重點推進昌景黃高鐵、德上高速、綠色空鐵物流園、新安江航道綜合保護開發利用等54個交通項目,目前已有建成在建和規劃高鐵10條、高速10條,與長三角城市之間以高鐵、高速、航運為重點的立體交通走廊加快形成。未來,隨著規劃建設杭臨績高鐵,黃山到杭州只需40分鐘,到上海1個半小時。
在產業協同上,突出園區合作,7個省級開發區分別與杭州都市圈城市開發區簽訂共建協議;走出“飛地經濟”模式,杭黃綠色產業園加快建設,上海灣谷斐迪園正式掛牌運營;集聚創新動能,先后與清華大學北京中醫藥交叉研究所、復旦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中醫藥大學等高校院所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浙江大學黃山技術轉移中心、杭州市工程咨詢中心有限公司黃山分公司設立,中國計量大學黃山高質量發展研究院揭牌;
強化“雙招雙引”,繪制長三角招商地圖,建立涵蓋文化旅游、綠色食品、數字經濟、新材料與智能制造等領域的招商項目庫,已舉辦兩屆黃山發展大會,累計簽約項目227個、總投資近1300億元;彰顯文旅優勢,參與組建衢黃南饒“聯盟花園”旅游協作平臺,推進杭黃世界級自然生態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設,旅游接待75%來自長三角。
在綠色共保上,建立了新安江上下游流域保護治理聯席會議制度,與杭州市聯合成立新安江流域上下游水環境聯防共保協調工作組。新安江生態補償試點工作先后入選中國改革十大案例和中組部《攻堅克難案例》,試點經驗在全國9個流域、13個省份推廣,以試點改革為特色的河(湖)長制工作受到國務院表彰,習近平總書記在《求是》發表的重要文章中給予肯定。推深做實新安江—千島湖生態補償試驗區,實現今年首期新安江流域水排污權項目成交。
在民生共享上,與衢州市、南平市、上饒市建立皖浙贛閩四省邊際四市公共衛生合作機制,與上海市、無錫市、慈溪市等滬蘇浙皖7家中醫醫療機構合作建設長三角一體化中醫醫聯體,就醫結算實現杭州都市圈“一卡通”。推進長三角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和“跨省通辦”,實現46個事項長三角“一網通辦”。建立了與衢州市、南平市、上饒市四省邊界城市101個服務事項“跨省通辦”機制。
今年上半年,我市GDP增長14.6%,增速位居杭州都市圈城市之首,同時高于長三角三省一市的增速,在2021(第十屆)中國國際生態競爭力峰會上我市榮列2021中國最具生態競爭力城市。實踐表明,我市正按照“十四五”時期“人均主要經濟指標走在全省前列、社會生態指標走在全國前列、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快于長三角地區”的設定,以崛起趕超之勢,深度參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加快實現與長三角同頻共振,為長三角區域率先形成新發展格局作出貢獻。
高朋滿座,優質資源贏得市場青睞
7月19日,聯合利華立頓啟動合肥工廠設備整體搬遷至黃山工作。談及緣由,聯合利華全球副總裁、中國公共事務總裁曾錫文表示,黃山交通區位優勢明顯,生態環境優越,是全國重點名茶產區,聯合利華立頓需要貼近優質原料基地,面向長三角消費者,進而輻射全球;不僅如此,黃山還是植物的天堂,聯合利華還將和合作伙伴一起,利用黃山清潔的空氣、潔凈的水和環保豐富的植物資源,深耕植物提取,生產日化產品、化妝品、食品、保健用品,布局更大市場。
當下,像聯合利華一樣來我市發展的企業越來越多。上半年,我市共接洽中國黃金集團、中外企業家聯合會、上海城投集團等117批1490家企業,新簽內資項目293個,到位資金同比增長23%,其中包括墨藥研發生產基地、清華長三角研究院“雙創雙融”產業園、國家新藥安全評價長三角一體化合作中心等195個長三角區域項目。
各路客商緣何紛至沓來,各路資本緣何競相角逐?置身全國全省以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大格局去審視,答案立見分曉——
如今的黃山,是皖浙贛閩四省通衢之地,是“一帶一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部崛起多個國家戰略疊加之地,是文化、自然、生態、旅游、區位多重優勢聚合之地。隨著高鐵時代全面來臨、交通能級持續提升,黃山與中部兄弟市、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時空距離實現革命性重塑。黃山的傳統優勢與暢達的現代交通一經結合,正在迸發出巨大的發展潛能,其空間價值、經濟價值、文化價值、生態價值以及無與倫比的美學價值,正被外界重新發現、重新估值、重新構建,已經迎來了崛起趕超的新風口。
享盡天時、地利、人和,黃山人必將以更加無比的自信和豪邁,真抓實干、埋頭苦干,向著更加美好的未來進發!
編輯: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