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4月25日,屯溪區黎陽鎮隆阜一村,村民正在夾州河段兩旁進行清淤作業。近年來,這個位于黃山市中心城區屯溪西郊、擁有近兩千年歷史的徽州古村,正發生著可喜變化。

“生態建設是一項長久的工作,我們經常分享生態建設的政策方針,讓老百姓實實在在地感受到生態建設的好。”村支書朱冬順告訴記者,除了通過平時的橫幅、宣傳折頁進行宣傳外,他們還建了一個幾百人的微信群,所有村民都在這個群里,對大家的一些疑惑問題,都會及時在群里進行解答。2018年以來,隆阜一村在區、鎮兩級政府的領導下,在村委會的帶領下,積極發揮本村黨員示范帶頭作用,帶領村民對隆阜一村河道清淤、路面維護、垃圾清理等生態工作逐一梳理,歸納出生態建設的重點和難點并逐步實施。

河道清淤一直是村里生態建設工作的重點和難點,由于夾州河段多年沒有清淤,堵塞嚴重,汛期常淹沒兩側農田,影響河道兩旁經濟作物收成。2018年村委會向上一級部門申請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項目,區鎮兩級決議給與資金18萬元修建水壩。另清淤面積5000立方米,費用近5萬余元。“我們的生態建設工作在整合村子內部資源的基礎上,也得到了社會上的關注,經村委會向社會募集,得到黃山盛鏡園林有限公司的贊助款2萬元,村民們還集體寫了表揚信表示感謝。再加上村民自籌資金3萬元,已將該河道清淤完畢(總長度220米,寬度3米)。河道兩側各修建3米便道用于種植花草景觀,此項目正在進行中。”朱冬順說。

“我們原來分配的土地正好在夾州河段一側,每年下大雨的時候,兩塊地都會被淹,種不成農作物”村民胡順生感觸良多,據他介紹,去年在村委會帶領下,河道兩邊填土造地,開發荒地,村民都很高興,大家積極性很高,主動參與到河道清淤和填土工作中。“復墾后的土地流轉到我們自己手里,今年我計劃再栽點樹,可以增加一點收入。現在兒女們都出門打工了,家里只剩我們老兩口,農閑時間在村里做點零活掙點錢,也不用給兒女增加太多負擔。”胡順生對未來信心滿滿。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之前夾州地塊近百畝廢地因常年垃圾不合理堆放,導致生態環境污染嚴重,周邊農田經濟效益受損。經村兩委商議、村民代表會議決議,決定緊抓重點區域實施“三變”改革。通過相關單位合作,將垃圾清理并分類運至垃圾焚燒廠,將土方運進填埋。截止去年底,隆阜一村共復墾土地70余畝,通過重新種植經濟作物及出租土地作為景觀石擺放基地,為該村帶來20萬元直接經濟收入。在該項工作實施的過程中,區鎮兩級政府也給與了政策支持,將該地塊土地性質變更為復墾地,成功的將廢地變成資源,資源變成資產,資產變成資金。
走在村里,家家戶戶門口都放有垃圾桶,村口修建的垃圾回收站正常運轉,村里各個路口也都設置了攔車桿,并由2名工作人員進行看護,實施24小時巡查工作。看到這樣一個整潔、文明、健康的居住環境,我們感到十分的欣慰,正是每位村民的保持和維護,才形成了“齊抓共管、真抓實干、全民參與、整體推進”的良好局面。(
編輯: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