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4月11日,歙縣三陽鎮白石源村上坦村民組,雨后云霧繚繞,生機盎然。本報記者潘成攝
春天的皖南,草長鶯飛,姹紫嫣紅。正值賞花踏青時節,皖南的賞花節、旅游節好戲連臺、爭奇斗艷,吸引了自駕游、鄉村游的游客紛至沓來,領略皖南的美麗生態、美麗經濟、美麗生活“三美融合”的無窮魅力。
近年來,皖南各地圍繞“生態宜居村莊美、興業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諧鄉風美”的美麗鄉村建設目標,努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美好家園。連日來,本報記者深入皖南黃山、蕪湖、銅陵、池州和宣城等市,采擷美麗鄉村建設的生動畫面和感人鏡頭,感受春日皖南鄉村的勃勃生機。
鏡頭一:生態村莊美麗家園
小橋流水,柳綠花紅,蜂飛蝶舞……走進池州市青陽縣丁橋鎮天屏村楊西沖中心村,一幅“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田園詩意畫卷舒展在眼前。 “咱們村環境美了,條件好了,住在鄉下比住在城里還要好。 ”村民老李樂呵呵地說。
位于銅陵與青陽交界處的楊西沖中心村,地處偏僻,四面環山,一條小溪穿村而過。2017年以來,該村先后投入320多萬元,實施河道整治、溝塘清淤、改水改廁、環境整治、美化、綠化、亮化等七大工程,建立衛生保潔、綠化養護、道路養護、路燈管護等長效管護機制,讓山更清、水更美、空氣更清新,宜居宜游指數持續攀升,越來越多的游客慕名而來。
生態宜居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重頭戲”。皖南各地以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重點,通過實施農村“清潔工程”“三線三邊”環境治理、農村“三大革命”等舉措,打造美麗鄉村示范帶、示范片。
廣德縣東亭鄉高峰村大塔中心村,借力美麗鄉村建設實現從臟亂差到生態宜居的美麗蝶變。 “兩年前村里有很多旱廁,家家戶戶的污水排到村口的河里,天氣一熱彌漫著難聞的氣味。 ”村民夏國盛告訴記者,去年村里結合“三大革命”,集中改造污水管網,一舉化解了困擾多年的污水問題。 2018年,高峰村躋身“中國美麗休閑鄉村”之列,成為長三角自駕游、鄉村游重要目的地之一。
鏡頭二:富麗田園游人如織
人間四月,牡丹花開。4月6日,第11屆中國(南陵)江南牡丹文化旅游節在南陵縣丫山風景區拉開帷幕,吸引了四面八方游人前來賞花。著名的“牡丹之鄉”丫山是中國鳳丹原產保護地域,當地種植牡丹可追溯到唐朝以前,牡丹文化源遠流長。清明前后,簇簇盛開的牡丹,點綴山石峰巖之間,花石相映成趣,美不勝收。目前,丫山風景區牡丹種植面積2萬余畝,涵蓋9大類200多個牡丹品種,形成蔚為壯觀的“花海石林”景觀。
為了給美麗鄉村鑲上“金邊”,讓鄉親們富起來,皖南各市結合實際,整合山、水、田、林、湖、村等優質資源,做大做強茶、竹、果蔬、苗木等精致農業,發展休閑農業、生態農莊、民宿民俗、健康養生、攝影寫生、農家樂、特色民宿等鄉村旅游業態,打造“一村一特色、一村一產業”,力推美麗鄉村宜業宜游。
走進黃山市黃山區新豐鄉,公路兩側怒放的千畝油菜花蔚為壯觀。眾多游客駐足花海,拍照留念。 “我們來自涇縣桃花潭,周末帶家人來這里踏青,觀賞油菜花海。 ”拿起自拍桿拍照的游客王先生,開心地對記者說。
“這片油菜花有300余畝,是全鄉花海項目的一小部分。 ”新豐鄉分管農業的負責人孫旭毅說,“今年除了鼓勵115戶農家種植千畝優質‘雙低’油菜外,還打造‘古村賞荷’‘高山桃源’等花海項目,努力把良好的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全力推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 ”
據孫旭毅介紹,新豐鄉通過美麗鄉村建設及發展農特產業,圍繞“一村一品”,打造全鄉1000畝油菜、豐溪村300畝蠶桑、安居村100畝桃花等綠色基地,著力發展休閑農業及鄉村旅游。
鏡頭三:鄉風文明宜居宜業
靈秀皖南,文明鄉風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走進蕪湖縣紅楊鎮三義村,眼前出現一幅景美人和的景致,村頭宣傳欄里,高價彩禮調解委員會成員名單格外醒目。
據紅楊鎮負責人介紹,2017年4月,在彩禮居高不下的三義村進行試點,村委會設立彩禮調解委員會,接到村民求助后,安排人員到男女雙方家中說服女方不要或少要彩禮。為營造出文明和諧鄉風美的良好氛圍,調解委員會進村入戶宣講移風易俗。紅楊鎮萬程黃梅戲藝術團就高價彩禮編成戲曲,巡回演出。
美麗鄉村建設要“面子”,更要“里子”。皖南各地通過核心價值引領、豐富教育形式及道德實踐活動,堅持美麗鄉村建設“硬件”與“軟件”兩手抓,既打造外在環境美,更注重提升村民文明素養和綜合素質。
銅陵市義安區胥壩鄉群心村,是全省首批10個美麗鄉村示范村之一。為倡導移風易俗新風尚,該村建成全市首個村級鄉賢文化館,并創建家風家訓示范街。2017年投資30多萬元在村部旁建成全區首個“喜慶堂”,供村民辦紅白喜事。村民理事會規定,辦紅白喜事不得超過10桌,禮金每人最高限額為200元。當年9月,“喜慶堂”開放,一年多來,承辦紅、白喜事和升學宴等酒宴23戶,深受村民的歡迎和好評。
編輯: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