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金秋時節,層林盡染。歙縣依山傍水的徽派古村落形成了一幅幅天人合一的水墨山水畫卷。在千年古鎮許村鎮,村民們用板凳龍、大刀舞、斗雞斗牛等非遺民俗吸引全國各地的攝影愛好者前來“打卡”,良好的自然生態、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精彩的非遺民俗催熱了“行攝經濟”。



10月22日,“中國攝影藝術鄉村·許村”攝影季活動,在許村鎮拉開大幕,活動現場的七大主題攝影展,充分運用,攝影語言,向外界展示當地多彩的風俗民情、優美的自然風光,和實施鄉村振興取得的巨大變化。活動現場,許村板凳龍、許村大刀燈、許村斗雞斗牛等民俗表演輪番上演,高潮不斷;手工竹編、手工磨豆腐等傳統技藝吸引攝影愛好者頻頻按下快門。

“這里可拍的地方很多,我想多拍一些照片,宣傳徽州文化。”山東攝影愛好者王利民利用這次休假機會來體驗一番徽州風情。
天津攝影愛好者王彩燕說:“隨著鄉村振興的實施,使我們看到了許村美好的發展前景,同時,我們也深深愛上了這個地方,通過一個鄉村,我們看到了古徽州全貌。”

許村鎮是一個人文薈萃的歷史文化名鎮,至今仍保存有元、明、清和民國時期的古建筑100余座,其中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處。近年來,許村鎮發揮文化資源優勢,以打造“中國攝影藝術鄉村·許村攝影季”品牌為抓手,吸引游客采風觀光、旅游攝影,許多村民通過開辦農家樂、客棧、售賣農產品等增加了收入。目前,許村鎮有農家樂、民宿20多家。
許村鎮西溪山莊負責人唐飛紅介紹:“回頭客比較多,都是客帶客,我們年營業額約百萬元。”

近年來,歙縣充分利用區域內豐富的自然生態和歷史人文資源優勢,科學完善攝影點建設,打造攝影產業品牌,截至目前全縣打造百佳攝影點37處,向世人展示了歙縣四季的如畫風光、傳統的徽州文化,帶動了鄉村振興和生態旅游的發展。

編輯:姚敏